2
微发抖。
晨光初现时,李逸已经整理出五支会在股灾中逆势上涨的白马股。他望着窗外早起背单词的学弟,突然觉得手里的冰镇可乐泛起苦味——这具二十二岁的身体里,装着的是三十二岁交易员的灵魂。
食堂电视突然插播紧急新闻:"证监会提示投资者注意市场风险......"端着豆浆走过的学生嗤笑一声:"胆子小就别玩股票。"李逸默默把最后一口油条咽下去,他知道,这是暴风雨前最后的宁静。
1. 入职首日
纽约十二月寒风像高频交易的指令般刺骨。李逸裹紧打折买的H&M西装,仰头望着曼哈顿下城那栋深灰色建筑——科恩资本(Cohen Capital)的铜质铭牌上还沾着昨夜的雨渍。
前台核对工牌时,他听到交易大厅传来的声浪。那是种混合着咖啡因、肾上腺素的轰鸣,三十多块Bloomberg终端屏幕同时闪烁,穿着蓝衬衫的交易员们对着电话嘶吼,空气里漂浮着“非农数据”“国债收益率倒挂”的碎片化词汇。
“你的工位在能源组角落。”人事主管的香水味让他想起前世摩根大通的某位女上司,“实习生手册第27条:永远别碰左边那台咖啡机,那是给MD(董事总经理)预留的。”
2. 生存法则
带教导师是个叫汤姆的红发爱尔兰人,衬衫腋下有两圈汗渍。“菜鸟,先背熟这个。”他甩来一本《天然气期货交割规则》,封面用马克笔潦草地写着:“生存法则一:市场永远比你疯。”
李逸的预知记忆在翻到第45页时突然刺痛——他清楚记得三天后OPEC会意外宣布减产,但此刻彭博社的新闻推送还停留在“原油库存超预期增加”。当他装作无意间提起“中东输油管道可能有变数”时,汤姆把星巴克纸杯捏得咔咔作响:“你以为自己是CIA?”
3. 第一次实战
周四凌晨两点,李逸被汤姆的电话砸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