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在一所中文系读研究生,平日里对各种古籍典籍有着浓厚的兴趣。学校图书馆的藏书虽然丰富,但有些珍贵的古籍要么不外借,要么早就被借光了。为了能找到一些价格实惠又有价值的典籍,我常常在学校周边四处探寻。
那天,我像往常一样在校园附近闲逛,无意间发现了一条平日里未曾注意到的小巷。小巷入口处堆满了杂物,看起来许久无人问津。抱着一丝好奇,我缓缓走了进去。
没走多远,一家特别老旧的二手书摊出现在眼前。书摊的招牌已经破旧不堪,上面的字迹模糊不清,只能勉强辨认出“旧书阁”三个字。走进店内,一股浓重的沼气扑面而来,我忍不住皱了皱鼻子。墙壁上的油漆大片大片地剥落,露出斑驳的墙面,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天花板上孤零零地吊着几盏黄色灯泡,发出微弱的光,在角落里投下诡异的阴影。店内四处布满了蜘蛛网,仿佛这里已经被时间遗忘。
书摊里的书种类繁多,大多是线装书,一本本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让我惊讶的是,这里居然还有不少手抄本。这些手抄本的纸张已经泛黄,有的甚至已经破损,但上面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辨。我随手拿起一本,翻开一看,是一篇古代诗词的手抄稿,字体娟秀,笔锋刚劲有力,看得出抄写之人有着深厚的书法功底。
我之所以会来到这里,实在是因为囊中羞涩。中文系的课程需要阅读大量的典籍,而新书的价格往往让我望而却步。听说这种二手书摊常常能淘到一些物美价廉的好书,所以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走进了这家“旧书阁”。没想到,这里还真的别有洞天。
我在书架间穿梭,眼睛贪婪地扫视着每一本书。心中暗自期待,说不定能在这里找到几本对我学业有帮助的珍贵典籍。就在这时,一个身影从店铺的里屋缓缓走了出来,打破了这略显沉闷的氛围。
看到老板出来,我赶忙迎上去,指着那些手抄本问道:“老板,这些手抄书卖吗?”老板是个头发花白的老者,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脸上带着一种说不出的神秘气息。他看了看我手中的手抄本,缓缓说道:“卖倒是卖,不过这些手抄书可都有些来历。”
我一听,好奇心顿时被勾了起来,忙追问:“什么来历啊?老板您快说说。”老板笑了笑,拉过一把椅子坐下,开始讲述起来。原来,这些手抄书大多是他年轻时从各地收集来的。有些是从一些古老家族的后人手中收购的,那些家族历经岁月变迁,家道中落,不得不卖掉祖传的书籍来维持生计;还有一些是在一些废旧的老宅子里发现的,被遗忘在角落,无人问津。
老板说,这些手抄本里记载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和秘密,有些甚至涉及到一些神秘的灵异事件。他之所以一直保留着这些手抄书,也是觉得它们不一般,说不定哪天能遇到有缘人。听到这里,我心中不禁泛起一丝疑惑,这些看起来普普通通的手抄书,真的像老板说的那样充满神秘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