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起家的财阀,上周刚拍走顾氏旧藏的《伤寒杂病论》稿本。"
林清晏的指尖在琴囊流苏上打了个旋。五天前京都岚山的雨夜里,那位穿白大褂的老收藏家之孙也是这样欲言又止。彼时庭院的惊鹿敲碎满池月影,年轻人将祖父的手札推过桧木茶案:"爷爷说这书本该属于金陵林家。"
此刻涩谷十字路口的霓虹在她瞳孔里流淌成河,林清晏望着玻璃幕墙上倒映的二十四重灯火,忽然想起今晨在东京国立博物馆见到的南宋"鸣凤"琴。冰裂断纹在射灯下宛如泣血,而展柜说明牌上赫然写着"小野寺隆捐赠"。
手机在此时震动,未知号码发来的照片让她呼吸骤停。泛着潮气的库房里,半卷焦黄书册正在防弹玻璃罩中沉睡。那熟悉的梅花篆章下,祖父用蝇头小楷批注的"乙亥年惊蛰校"清晰可辨。照片边缘露出半截青瓷香炉,正是当年顾颉刚赠予京都帝大教授的那只雨过天青釉。
"明晚八点,银座蔦屋书店。"新消息弹出时,林清晏正把玩着从佐藤羽织暗袋里摸来的RFID芯片。这枚印着三叶葵纹的金属片,与她包里那枚从仿古本夹层取出的刚好能拼成完整图案。
银座蔦屋书店三楼的和室飘着白檀香,林清晏跪坐在苇帘投下的菱形光斑里。对面的小野寺隆正在点茶,铁釜中沸腾的水汽模糊了他眼角的鹰隼纹。当茶筅搅动抹茶泛起翠沫时,防弹玻璃罩中的古籍被悄然推至案几中央。
"林教授可知宋版用纸的玄机?"老者枯瘦的手指划过书页,羊脂玉扳指在《青囊琴语》封面上叩出清响,"庆历年间造楮法掺入磁石粉,遇特定频率声波会显影。"
林清晏的指甲掐进掌心。三天前在东京大学史料馆,她确实见过类似工艺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此刻包里的唐代雷氏琴正在发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