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这些捡破烂的人很不友好,常常会对他们投来嫌弃的目光,甚至还会恶语相向。
有一次,阿辉在一个高档小区里捡废品,刚走到一个垃圾桶旁边,就被小区的保安拦住了。“这里不准捡破烂,赶紧走!”保安大声呵斥道。阿辉吓得不知所措,连忙解释道:“我就捡一点废品,马上就走。”但保安根本不听他的解释,一把夺过他手中的袋子,扔到了一边。阿辉看着散落一地的废品,心里又委屈又愤怒,但他不敢反抗,只能默默地捡起废品,离开了小区。
还有一次,阿辉在马路上捡废品时,因为不熟悉交通规则,差点被一辆飞驰而过的汽车撞到。汽车的司机紧急刹车,然后摇下车窗,对着阿辉破口大骂:“你不要命了啊,想死别在这里挡路!”阿辉被吓得脸色苍白,双腿发软,站在原地半天都没缓过神来。
尽管遇到了这么多困难和挫折,阿辉却从未想过放弃。他知道,自己没有其他的选择,只有通过捡破烂,才能在这个城市里生存下去。他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工作,不管是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寒风刺骨的冬天,他都从未间断过。
夏天,太阳像个大火球一样炙烤着大地,地面温度高达四十多度。阿辉推着三轮车,在滚烫的马路上艰难地行走着,汗水不停地从他的额头滚落下来,湿透了他的衣服。他的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还脱了一层皮,但他顾不上这些,只是不停地寻找着废品。
冬天,寒风凛冽,雪花纷飞。阿辉的双手被冻得通红,手指都僵硬了,几乎拿不住东西。他的耳朵和脸也被冻得生疼,像刀割一样。但他依然坚持在外面捡破烂,因为他知道,如果不努力工作,他就没有饭吃,没有地方住。
在捡破烂的过程中,阿辉也结识了一些同样在社会底层挣扎的人。他们有的是和他一样的农村来的打工者,有的是城市里的失业者。他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一起度过了许多艰难的日子。
有一个叫老陈的大叔,是阿辉在捡破烂时认识的。老陈在这个城市里已经捡了十几年的破烂了,对这个行业非常熟悉。他看到阿辉是个新手,经常被人欺负,就主动教他一些捡破烂的技巧和经验。
“阿辉,捡破烂也是有窍门的。你要学会观察,哪些地方的废品多,哪些废品值钱,这些都要心里有数。”老陈耐心地对阿辉说。“比如说,高档小区里的废品虽然多,但管理也比较严格,不好进去。你可以去一些工厂区或者商业街,那里的废品也不少,而且相对来说比较好捡。”
阿辉认真地听着老陈的话,把这些经验都记在了心里。在老陈的帮助下,阿辉的捡破烂效率逐渐提高了,收入也比以前多了一些。
除了老陈,阿辉还认识了一个叫小丽的女孩。小丽也是农村来的,和阿辉一样,为了生活不得不出来捡破烂。小丽比阿辉小几岁,性格开朗活泼,总是能给大家带来快乐。
有一次,小丽在捡破烂时不小心摔倒了,膝盖擦破了皮,流了很多血。阿辉看到后,赶紧跑过去,把小丽扶了起来。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干净的手帕,帮小丽包扎好伤口。“谢谢你,阿辉哥。”小丽感激地看着阿辉,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从那以后,阿辉和小丽的关系越来越好了。他们经常一起出去捡破烂,互相照应。在艰苦的生活中,他们彼此成为了对方的精神支柱。
然而,生活并没有因为他们的努力和互相帮助而变得轻松起来。阿辉和他的同伴们依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他们的收入不稳定,有时候运气不好,一天都捡不到多少废品;他们的居住条件也很差,棚户区里经常停水停电,卫生条件也很糟糕。
而且,随着城市的发展,对环境卫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这些捡破烂的人也受到了更多的限制。有些地方开始禁止捡破烂,他们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小。阿辉知道,他们必须想办法改变这种现状,否则他们在这个城市里将越来越难以生存下去。
于是,阿辉开始思考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收入,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他想到了自己在农村时学到的一些手艺,比如修理农具、编织竹篮等。他想,也许可以利用这些手艺,在城市里找到一些新的赚钱机会。
阿辉开始在业余时间制作一些简单的手工艺品,比如用废旧的铁丝制作一些小饰品,用废弃的木材制作一些小摆件。他把这些手工艺品拿到市场上去卖,虽然一开始卖的价格并不高,但也为他带来了一些额外的收入。
同时,阿辉也没有放弃捡破烂的工作。他依然每天起早贪黑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寻找废品,只是他现在更加注重废品的质量和价值。他学会了如何辨别废品的种类和材质,如何对废品进行分类和处理,以提高废品的回收价格。
在这个过程中,阿辉也遇到了很多挫折和失败。他制作的手工艺品有时候卖不出去,他回收的废品有时候也会因为质量问题而被拒收。但他没有气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