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短篇故事 贫困笼罩的人家

1

贫困笼罩的人家 轩辕雨夜月 1447 2025-02-17 09:42

  

在那遥远偏僻的安徽乡村,时光仿若凝固,贫穷的阴霾如影随形,笼罩着每一个角落。上世纪 70 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尚未吹拂到这片土地,低矮破旧的房屋星星点点地散布在广袤的田野间,犹如一个个饱经沧桑的老者,默默地诉说着岁月的艰辛。

宋天福就出生在这样一个贫苦的家庭。家中兄弟姐妹多达七人,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每一张嗷嗷待哺的小嘴,都像是压在父母肩头的沉重负担。父亲是家中的顶梁柱,他每日天不亮就扛着锄头出门,在贫瘠的土地上辛勤劳作,期望能收获些许粮食,以养活这一大家子人。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宋天福年幼时,父亲不幸因病离世,整个家庭瞬间失去了主心骨,陷入了更加黑暗的深渊。

母亲整日以泪洗面,但为了孩子们,她不得不强打精神,挑起家庭的重担。她没日没夜地劳作,除了耕种那几亩薄田,还得去山上砍柴、下河捕鱼,想尽一切办法换取一些微薄的收入。可即便如此,一家人依旧常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宋天福的出生,原本应该给这个家庭带来一丝喜悦,然而他右腿天生残疾的事实,却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全家人的心上。母亲看着这个可怜的孩子,泪水止不住地流淌,她不知道这个孩子未来的路该如何走,也不知道自己能否给予他足够的关爱和保护。

在村里,宋天福的童年充满了苦涩与无奈。小伙伴们总是对他投来异样的目光,嘲笑他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在玩耍时,他常常被故意排挤在外,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其他孩子在田野里尽情奔跑嬉戏。上学路上,他也时常遭遇其他孩子的欺负,被扔石头、被骂难听的外号,这些都成了他童年生活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在学校里,宋天福的成绩并不差,他渴望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同学们的歧视和嘲笑,让他渐渐失去了学习的信心。他变得越来越内向、自卑,不敢与同学们交流,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坐在教室的角落里。

家庭内部的矛盾也日益加剧。由于生活的压力,兄弟姐妹之间常常因为一些小事而争吵不休。宋天福在这个家庭中,既渴望得到家人的关爱和支持,又常常感受到家庭的冷漠和无奈。他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多余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12 岁那年,命运的齿轮开始悄然转动。一天,宋天福在村里的小路上闲逛,突然听到一阵悠扬的歌声传来。他顺着声音的方向走去,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正坐在路边,拿着一把破旧的吉他,忘情地演唱着。那歌声虽然有些沙哑,但却充满了力量,仿佛能穿透人的心灵。

宋天福被这歌声深深吸引,他站在那里,静静地听着,直到乞丐唱完最后一首歌。那一刻,他的心中仿佛有一团火被点燃,对音乐的热爱在他的心底生根发芽。他意识到,音乐或许是他摆脱贫困、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

从那以后,宋天福开始四处寻找学习音乐的机会。他听说邻村有一个会说唱的艺人,便不顾路途遥远,一瘸一拐地走到邻村,向艺人拜师学艺。然而,艺人看到他是一个残疾的孩子,一开始并不愿意收他为徒。宋天福并没有放弃,他每天都来到艺人的家门口,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扫地、打水等。艺人被他的坚持所打动,终于答应教他说唱。

在学艺的过程中,宋天福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练习,直到深夜才休息。由于右腿残疾,他在练习说唱时常常摔倒,但他总是咬着牙爬起来,继续练习。他的手指被吉他弦磨破了皮,鲜血直流,但他也没有丝毫退缩。

然而,家人对他的选择并不理解。母亲认为他不务正业,浪费时间,还不如去田里帮忙干活,挣些钱补贴家用。兄弟姐妹也嘲笑他,说他异想天开,不可能靠音乐出人头地。面对家人的反对和质疑,宋天福的内心充满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