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壤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为果树的生长提供了更好的环境。
在李大山的精心管理下,果园里的果树茁壮成长,为未来的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他也清楚地知道,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他需要继续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李大山数年如一日的悉心照料下,果园终于迎来了丰收的季节。清晨的阳光洒在果园里,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宛如一盏盏喜庆的红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泛着诱人的光泽;黄澄澄的梨子也不甘示弱,饱满圆润,散发着阵阵清甜的香气,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大山辛勤劳作的成果。李大山穿梭在果树间,轻轻抚摸着这些果实,眼中满是欣慰与期待,多年的心血与汗水,终于在这一刻有了实实在在的回报。
丰收的喜悦很快被即将面临的销售难题所冲淡。李大山深知,能否将这些果实顺利卖出去,并且卖个好价钱,才是决定他这几年努力是否成功的关键。他和妻子王秀天还没亮就起床,借着微弱的星光,摸黑走进果园。他们小心翼翼地采摘着果实,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敬畏,仿佛手中捧着的不仅仅是果实,更是他们的未来。王秀负责将摘下的果子轻轻放入箩筐,她的眼神中透露出对这些果实的珍视,嘴里还不时念叨着:“这些可都是咱家的希望啊。”李大山则在一旁提醒着:“轻点儿放,别碰伤了果子,不然就不好卖了。”
装满果实的箩筐被一一抬上板车,堆得像小山一样高。李大山在前面拉着板车,王秀在后面用力推着,一步一步艰难地朝着镇上的集市走去。此时,天边刚刚泛起鱼肚白,路上寂静无声,只有板车车轮滚动时发出的“嘎吱”声,在空旷的道路上回荡。李大山的肩膀被板车的绳索勒得生疼,他咬着牙,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动,汗水湿透了他的后背;王秀也累得气喘吁吁,但她始终没有停下脚步,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把果子卖出去。
到达集市时,太阳已经高高升起,集市上热闹非凡,人来人往,各种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李大山和王秀找了个角落,将果子摆好。红彤彤、黄澄澄的果子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显眼,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然而,当人们走近询问价格后,却纷纷摇头离去。李大山看着周围卖水果的摊位,心中不禁有些忐忑。其他摊主的价格都压得很低,竞争十分激烈。他的果子虽然个头大、色泽好,但大多数人还是更愿意选择价格便宜的。
李大山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把价格定得比别人稍高一些。他觉得自己的果子是用有机肥料种植的,口感好,品质高,值得这个价。他站在摊位前,热情地向过往的行人介绍自己的果子:“尝尝我家的果子吧,又甜又脆,都是自家果园种的,没用化肥农药,吃着放心。”可人们只是匆匆瞥一眼,就转身走向了其他摊位。一天下来,来询问的人不少,但真正掏钱买的却不多。傍晚,看着剩下的大半车果子,李大山的心情沉重起来,仿佛有一块大石头压在胸口。王秀安慰他说:“大山,别灰心,明天咱再早点来,说不定就能卖出去了。”李大山默默地点点头,可心中的担忧却丝毫没有减轻。
第二天,天还没亮透,李大山和王秀就再次出发了。他们赶到集市时,摊位还没什么人。李大山精心地重新摆放好果子,希望能吸引更多顾客。可一天过去了,情况并没有好转。李大山开始着急了,再卖不出去,这些果子就要烂在手里了。他决定主动出击,挑着一担果子,走街串巷地叫卖。他的嗓子喊得沙哑了,可买的人还是寥寥无几。每一次被拒绝,都像一把小刀,在他的心上划下一道口子。
晚上回到家,李大山坐在院子里,望着剩下的果子,陷入了沉思。他意识到,仅仅依靠集市零售,根本无法解决果子的销路问题。他必须寻找新的销售渠道。他想起在参加农业培训时,认识了一些其他村的果农,他们有的把果子卖给了水果批发商。于是,他开始四处打听水果批发商的联系方式。他先是向村里的其他果农询问,可大家知道的批发商要么已经有了固定的供货渠道,要么给出的价格太低。李大山没有放弃,他又跑到镇上的水果市场,一家一家地询问摊主,终于得到了几个批发商的联系方式。
李大山迫不及待地联系了其中一位批发商。电话接通的那一刻,他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他向批发商介绍了自己果园的情况和果子的品质,希望对方能来看看果子。批发商听后,答应第二天过来。第二天,李大山早早地来到果园,精心挑选了一些最好的果子,摆在显眼的位置。他还把果园打扫得干干净净,希望给批发商留下一个好印象。
中午时分,批发商开着一辆货车来了。他戴着一副墨镜,穿着一件花哨的衬衫,下车后,只是随意地看了一眼果子,就皱起了眉头。他拿起一个苹果,咬了一口,然后吐出果渣,说:“这果子口感也就一般嘛,而且个头也不是特别大。我给这个价,你要是愿意,咱就成交,不愿意就算了。”李大山听了批发商给出的价格,心中一阵失望。这个价格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