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时,对讲机突然传出电流杂音,某段类似老式电报的嘀嗒声持续了整整四十三秒。
“是摩尔斯密码。”苏璃的瞳孔在月光下收缩,“重复发送的43...”
废墟深处传来金属碰撞声。陆沉追着声响冲到断墙尽头,只看见满地蓝楹花瓣拼成的箭头,指向远处正在拆除的购物中心。月光照亮花瓣背面的荧光编号,从1978到2023的四十三组数字正在依次熄灭。
第三章:旧报纸里的蝴蝶标本
档案馆的樟脑味在空调风里结成蛛网。陆沉掀开1987年6月的《滨城日报》合订本时,泛黄的新闻纸簌簌掉落蓝色晶粒——那是当年纺织厂女工制服上的涤纶碎屑。
社会版头条照片里,年轻女工王秀兰的遗像被油墨洇出泪痕。报道称她在夜班时坠入染缸,但苏璃用放大镜对准照片边缘:女工颈侧有四点状淤青,与陈默耳后针孔排列方式完全一致。
"副市长来了。"管理员压低的声音惊起尘埃。
周秉坤的定制皮鞋踏过磨石子地砖,袖扣上的珐琅蝴蝶在暗处泛着磷光。陆沉注意到他翻阅档案时,食指总在"第三纺织厂安全生产事故"的标题上来回摩挲,仿佛在抚摸看不见的伤疤。
"当年我还是车间主任。"副市长的手指突然压住某段文字,"染缸温度记录被人为修改过。"他的金丝眼镜滑到鼻尖,露出右眉骨处陈年烫伤——形状像展翅的凤蝶。
苏璃的防护服在密集柜间沙沙作响。她在1983年劳模表彰档案里抽出一张透明封膜,内侧黏着半片昆虫翅膀。紫外灯扫过的瞬间,氰化钾结晶在翅脉间亮起死亡荧光。
"陆队。"她的镊尖悬在标本上方三毫米,"这和死者耳后针孔轮廓..."
整排档案架突然震颤。周秉坤碰倒的墨水瓶正巧淹没1987年6月15日的值班表,蓝黑墨水吞噬了王秀兰的签名栏。陆抢救出的半页纸上,"王淑梅"三个字洇成了扭曲的蚯蚓。
殡仪馆冷库的白炽灯管嗡嗡作响。
王秀兰的遗骨在解剖台上泛着靛青色——当年染色剂渗透了骨髓。苏璃的骨锯突然卡在第四根肋骨间,金属摩擦迸出的火花照亮胸腔内壁的刻痕:四十三道划痕组成残缺的莫比乌斯环。
"骨裂方向显示生前遭受旋转暴力。"她的手术刀尖挑起一片纤维组织,"和现代审讯手段造成的螺旋形骨折..."
陆沉口袋里的铜钥匙突然发烫。当他将钥匙贴近遗骨手部时,指骨间距与钥匙柄的握痕完美契合。冷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