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农田荒废,当务之急是安抚百姓,发放粮食,让他们能够重建家园。”
楚璃微微点头,肯定道:“此言有理。户部即刻拨出赈灾粮款,务必保证每一个受灾百姓都能得到妥善安置。”
这时,一位年轻的大臣却提出异议:“陛下,臣以为仅仅安抚百姓还不够。如今大楚的军事力量也需加强,以防他国再次来犯。”
楚璃嘴角上扬,露出一抹赞赏的笑容:“你所言甚是。兵部需重新整顿军队,加强训练,研发新的武器装备。但我们也不能只依靠武力,更要从根本上提升国力。”
楚璃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鼓励商业发展,减轻商税,设立专门的商业管理机构,促进各地的贸易往来;推行新的农业政策,开垦荒地,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加强教育,在各地设立学府,培养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储备力量。
这些改革措施一经提出,便在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些守旧的大臣纷纷反对,他们认为这些改革措施违背了祖宗的规矩,会动摇大楚的根基。
“陛下,自古以来,重农抑商乃是治国之本。如今您却要大力发展商业,这成何体统?”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激动地说道。
楚璃不慌不忙,微笑着回应:“时代在变,治国之策也需与时俱进。商业的繁荣能带来更多的财富,充实国库,从而更好地支持农业和军事的发展。难道诸位希望大楚永远固步自封,被他国超越吗?”
在楚璃的据理力争下,大多数大臣最终选择了支持她的改革。改革开始逐步推行,楚璃每天都忙碌于审阅奏章、与大臣们商讨政策,常常工作到深夜。
在改革的过程中,楚璃也遇到了不少阻力。一些地方官员因循守旧,对改革措施阳奉阴违;还有一些富商大贾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暗中抵制新的商业政策。
楚璃得知这些情况后,雷霆震怒。她派出钦差大臣前往各地,严查那些不执行改革的官员,对他们进行严厉的惩处。对于那些抵制改革的富商,她也毫不手软,依法进行整治。
在楚璃的强势推动下,改革逐渐取得了成效。大楚的商业日益繁荣,各地的集市热闹非凡,商人们往来不绝;农业生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粮食产量逐年增加,百姓们的生活逐渐富足起来;学府中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他们为大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国力的增强,楚璃开始将目光投向了周边的国家。她深知,要想让大楚长治久安,就必须在国际上树立起强大的威望。
楚璃先是派遣使者前往周边各国,宣扬大楚的国威和文化,与各国建立友好的外交关系。同时,她也在暗中加强大楚的军事力量,做好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准备。
然而,并非所有国家都愿意与大楚交好。南方的一个小国,仗着自己地势险要,拒不承认大楚的宗主国地位,还时常在边境挑起事端。
楚璃得知此事后,决定给这个小国一点颜色看看。她任命一位年轻有为的将领为帅,率领大军南下。在楚璃的精心部署下,大楚军队势如破竹,迅速突破了小国的防线,直逼其都城。
小国国君惊恐万分,连忙派使者前来求和。楚璃坐在朝堂之上,看着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的使者,冷冷地说道:“想要求和也可以,必须承认大楚的宗主国地位,每年向大楚进贡,并且割让边境的三座城池。”
使者不敢有丝毫异议,连忙答应了楚璃的要求。从此,大楚在周边国家中的威望大增,各国纷纷表示愿意与大楚友好相处,共同发展。
在处理好国际事务的同时,楚璃也没有忘记后宫的事务。她深知,一个稳定的后宫对于国家的稳定也至关重要。
楚璃的皇后之位,让她在后宫中拥有绝对的权威。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滥用权力,而是以公正、宽厚的态度对待后宫的每一位妃嫔。
楚璃制定了一系列后宫规矩,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