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要项目 —— 运用 BIM 技术还原明代藻井结构。” 蒋夕晨的声音清脆而响亮,如同洪钟般在会议室里回荡,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随着她的讲解,屏幕上的画面不断切换,从明代藻井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到她对藻井结构进行的详细研究和分析,再到如何运用 BIM 技术进行建模和设计,每一个步骤都展示得清晰而透彻。她的讲解深入浅出,将复杂的技术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出来,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能听得明白。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我们运用 BIM 技术建立的明代藻井三维模型。通过这个模型,我们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观察藻井的结构和细节,仿佛置身于古代的建筑之中。” 蒋夕晨一边说着,一边用激光笔在屏幕上指点着,模型在她的操作下,缓缓旋转、放大,展示出其精美的雕刻、复杂的斗拱和华丽的彩绘,每一个细节都栩栩如生,让人惊叹不已。
在讲解过程中,蒋夕晨还详细介绍了在还原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挑战和困难,以及她是如何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尝试,运用 BIM 技术的各种功能和工具,逐一克服这些难题的。她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仿佛在讲述一个惊心动魄的冒险故事。
“比如,在还原藻井的斗拱结构时,我们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斗拱是藻井结构中最为复杂和关键的部分,其种类繁多、形状各异,而且每一个斗拱之间的连接都非常精密,稍有偏差就会影响整个藻井的稳定性。” 蒋夕晨微微皱起眉头,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语气中透露出一丝紧张,“但是,我们并没有退缩。通过对大量历史文献和实物资料的研究,我们对斗拱的结构和尺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然后,运用 BIM 技术的参数化设计功能,我们对斗拱进行了精确的建模和模拟分析,最终成功地还原了斗拱的结构。”
听到这里,台下的听众们纷纷露出惊讶和敬佩的表情,他们不禁为蒋夕晨的专业能力和执着精神所折服。会议室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既是对她工作成果的肯定,也是对她辛勤付出的赞扬。
接着,蒋夕晨又展示了 BIM 技术在施工模拟和成本控制方面的应用。通过施工模拟,她可以提前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