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青苔与巷弄
童年对于 2000 年后的 Z 世代来说,是一段既朦胧又鲜明的记忆。故事的主人公林清竹,出生在一个沿海的小城市。这个城市不大,但街巷纵横交错,老房子里飘着厨房里蒸腾的米香,而街角的小卖部则是孩子们的乐园。
清竹的家就在一条老巷子里,巷子两侧是开裂的青砖墙,墙上爬满青苔,潮湿的空气中总有一种咸咸的海风味道。巷子尽头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卖部,老板是一位驼背的老奶奶,清竹和小伙伴们总是用攒下的零钱去买五毛钱一包的辣条,或者一块钱一个的小雪糕。
但这一切开始悄悄地发生变化。
某一天,巷子尽头的老榕树被人用锯子砍了。小卖部的门也忽然挂上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出租”。清竹看到小卖部的玻璃柜台里,曾经摆放糖果的地方空荡荡的,她突然觉得胸口像堵住了一样。大人们谈论着“拆迁”“开发”,但对年仅十岁的清竹来说,这些词汇就像巷子外的大街,遥远而陌生。
第二章:电子时代的侵蚀
清竹的生活也在发生另一种变化。巷子里的孩子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呼朋引伴地在街上跳皮筋、玩泥巴。越来越多的小伙伴家里有了智能手机。有人开始带着手机在巷子里玩游戏,清竹有时候也会凑过去看,但屏幕上五彩斑斓的画面总让她觉得陌生。
清竹的好朋友韩小西是个例外。小西的爸爸妈妈是做小吃摊生意的,家里忙得很,根本没时间管她。她的书包里永远装着半块吃剩的饼干和一摞漫画书。清竹喜欢小西,因为她似乎从未被外面的世界打扰过。
“清竹,你觉得以后我们的巷子会变成什么样?”有一天,小西问她。
清竹低头踢着脚边的一颗小石子,说:“我也不知道,也许会变得很好吧,大人们总是这样说。”
小西没有说话,她只是望着巷子尽头的空地,神情有些落寞。
第三章:消失的记忆
几年后,巷子终于被彻底拆除了。清竹一家搬到了一个高楼小区,那里有干净的电梯、24 小时热水,还有社区活动中心。可是清竹却很不习惯,她觉得楼道里的灯光太刺眼,街上的吵闹声也变成了汽车喇叭的鸣笛。
她的生活被手机、网络和学业填满。小西也渐渐变得陌生起来。她开始染发、拍短视频,成了一个“粉丝上万的博主”。清竹有时候会刷到她的视频,看着她笑得灿烂,却觉得她不再是以前那个坐在小卖部门口嚼饼干的小女孩了。
有一天,清竹的母亲从老城区带回来一件东西——一块小卖部的招牌,上面依旧写着“王婆小卖部”几个字,只是字迹已经模糊。清竹拿起那块招牌,手指抚摸着上面的裂痕,眼眶有些湿润。
她想起了那个青苔满布的巷子,想起了自己攥着几块零钱跑向小卖部时的喜悦,想起了那个问她“巷子会变成什么样”的韩小西。
尾声:寻找遗失的街角
成年后的清竹偶然回到老城区,那里的高楼已经林立,曾经的巷弄完全消失了。但她在一个角落看到了一棵小榕树,树苗摇摇晃晃,却顽强地扎根在缝隙中。
她低头看着榕树,突然有了一种冲动。她掏出手机,打开笔记本,开始写下自己的记忆:关于青苔、巷弄、小伙伴,和那间小卖部。
或许有一天,这些记忆会再次活在另一个人的童年里,成为另一段故事的起点。
《消失的街角》五章大纲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