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中心的工作室,在城郊租下了一栋带院子的老房子。
"这里可以改造成摄影棚,"他兴奋地对小雨说,"后院正好朝东,早晨的光线特别适合拍摄。"
小雨正在整理从庐山带回来的素材,闻言抬起头:"你真的要转型做人文纪实?"
"是的,"辰宇坐在她对面,"这次在庐山的经历让我明白,最美的画面不在精心的摆拍,而在真实的生活瞬间。"
三个月后,"晨雨工作室"正式成立。这个名字是辰宇坚持要用的,他说这既代表了清晨最美的光线,也暗含了他们相遇的故事。
小雨毕业后直接加入了工作室。马尾女生小萱去了电视台做编导,经常给他们介绍拍摄项目;另一个女生小美则成了自由撰稿人,负责为他们的作品撰写文案。
他们的第一个专题就是"庐山记忆"。辰宇和小雨带着设备重返庐山,这次他们不再追逐壮丽的风景,而是将镜头对准了山中的居民:清晨挑水的老人、采茶的姑娘、寺庙里诵经的僧人...
"你看,"辰宇指着刚拍下的一张照片:一个老奶奶正在院子里晒辣椒,阳光透过辣椒的缝隙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这就是生活的诗意。"
小雨靠在他肩上:"我更喜欢这张。"照片里,一个小女孩正在溪边洗衣服,水花溅起的水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他们的作品在摄影圈引起了轰动。很多人惊讶于辰宇的转型,更惊叹于作品中流露出的温暖与真实。
随着工作室的知名度提升,邀约也越来越多。他们开始拍摄其他名山大川,但每次都会特别关注当地人的生活。辰宇的镜头下,不再只有壮丽的风景,更多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一次在黄山拍摄时,小雨突然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