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短篇故事 完美家庭的人偶们

  

开篇:程雨,女,28 岁,患有先天性心律失常需常年佩戴医疗手环,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硕士,为了更好的照顾和治疗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母亲,三年前我从上海跳槽到现在的深圳市弯区科技生态园片区,现为深蓝科技仿生神经组首席测试员,我的工牌芯片里存着两份档案:明面记录着先天性心律失常和阿尔茨海默症家族史,暗层刻着 K-23 型实验体第 237 次迭代数据。通过公司的人才引进扶持计划以优惠的价格租住在星辉公寓,而一切的故事也都将从这里开始。

第一章-18:15 的虎口刺青

在深蓝科技第四实验室记录完第 237 次神经接驳测试数据时,HR 发来了公寓签约提醒邮件。附件里的户型图标注着「无菌静音环境」,这正符合仿生耳蜗项目的测试要求。程雨签下电子合同的瞬间,屏幕突然闪过「K-23 协议生效」的乱码,想来又是园区网络的老毛病。

选择星辉公寓不仅因这里有深圳最先进的负压病房供母亲疗养,更因电梯指纹键下方 0.3 毫米处,藏着只有程雨虹膜能识别的脑机接口——这是三年前车祸后,公司为程雨植入的「认知校准系统」。而且步行 12 分钟可达公司,还有间配备德国空气过滤系统的浴室——程雨的转基因皮肤对南方潮湿气候会产生排异反应。

搬家那日,程雨搬运生物电极设备时,保安盯着程雨托运的医疗器械箱多看了两眼,他胸牌反光里晃过林太太的虎口刺青,正在此时林太太主动帮忙扶住摇晃的箱子。其虎口刺青在接触冷藏箱瞬间变为预警红色,这是程雨首次观测到颜色异常(当时误以为是光学现象)。

(星辉公寓物业公告:近日供水系统检测到金属微粒,请勿直接饮用)

程雨凝视着指纹键下方0.3毫米处的脑机接口,这个三年前植入的"认知校准系统"此刻正渗出淡蓝色冷凝液。电梯镜面突然闪过一串莫尔斯码,她的虹膜不自主震颤着解码:

.-- .... . -. / -.-- --- ..- / ... . . / - .... . / -... .- -... -.--(当你看到婴儿)

轿厢顶部的通风口传来微弱啼哭,与她医疗手环记录的胎儿心电图产生共振。程雨猛然想起体检报告上的异常指标——上周的血液检测显示hCG激素浓度23mIU/ml,而自己已经三年没有性生活。

在林太太帮我拿搬家行李的过程中,两人闲聊程雨得知他们有一对双胞胎女儿,而双胞胎就读的南山国际学校,正是程雨参与脑机接口项目的实验校方,每周需要提交儿童神经反馈数据,林先生所在的「未来之家」智能家居公司与程雨所在的深蓝科技有技术合作,而程雨被指派测试跨公司研发的「神经信号捕捉手环」,没想到会这么巧,竟然同住在一所公寓,林先生与林太太住在 302 室与我是邻居,房门上还挂着模范家庭的牌子,想来一定会是一对模范夫妻。

如此巧妙的缘分也让彼此更增加了几分亲切感。

搬运第23个冷藏箱时,程雨的医疗手环突然报警。箱体表面凝结的水珠在应急灯下泛着金属光泽,她用便携式原子力显微镜扫描,0.1纳米精度的探针传回惊人数据:

接触角:23°±0.3°(违反Cassie-Baxter方程)

表面粗糙度:Ra=23nm(机械加工极限值)

更惊人的是冷凝水成分检测——含有直径23纳米的Fe3O4@SiO2核壳颗粒,与她每日服用的止痛药胶囊涂层完全一致。

"小心滑倒。"林太太突然出现在转角,虎口的蓝玫瑰刺青在冷光中绽开。当她的右手触碰到冷藏箱时,程雨瞥见温度显示屏的异常跃迁:-18℃→23℃的相变过程仅耗时0.23秒,完美符合超导体的迈斯纳效应曲线。

收拾书房时,母校导师寄来的《生物电极前沿研究》扉页题着:「致最擅长寻找系统漏洞的程雨」。书页间夹着母亲在疗养院的合照,她手腕住院带上的条形码,扫描后竟是公寓电梯的维修密码。

程雨翻开导师寄来的《生物电极前沿研究》,第237页的批注突然渗出淡蓝色液体。这根本不是墨水——纳米粒子在纸面重组出302室的通风管道图,每条路径都标注着时间管理局的蛇杖标志。

当她用母亲病房的监控摄像头扫描扉页题词时,全息投影突然播放五年前的影像:西装革履的自己正在签署协议,合同末尾的生物认证栏赫然印着"K-23母体授权书"。

正在疑惑之际,林太太敲响了房门,"咚!"

林太太的敲门声惊得她摔碎茶杯。瓷片割破指尖的瞬间,渗出的血液竟在木地板上蚀刻出DNA折纸术结构——与双胞胎脖颈缝合线处的纳米缝合线完全同源。

林家送来了一盆除甲醛绿萝,叶片上还有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显示数值恒定 57%。

搬家次日晾衣服时,发现林太太这两日每日 18:15 浇花的投影恰好覆盖自家窗帘缝隙。用公司研发的「神经脉冲计时器」测量,其动作间隔误差≤0.03 秒,已经超越了人类运动神经极限。而更让程雨感受到认知冲击的是:计时器显示林太太小臂摆幅与公司第 7 代义肢测试数据完全吻合。

修补阳台纱窗时,激光测距仪显示与 302 室间隔 7.3 米,但林太太浇花壶在程雨窗户的投影距离测算为 7.9 米。当程雨使用公司正在测试的「仿生真皮层检测仪」(本用于识别移植皮肤排异反应)照射时,显示空气中存在折射率异常区域。

深蓝科技第四实验室程雨的指尖在μ介子成像仪的控制面板上跳跃,256块碲锌镉探测器阵列正在生成302室的骨骼透视图。这是她参与研发的第三代量子成像系统,碲锌镉探测器通过μ介子康普顿散射成像,在铅锑合金板产生特征性切伦科夫辐射(误差±0.23mm)(引用:JINST 17 T05002)能穿透23米混凝土捕捉原子核级结构。

"同步率97.3%,神经耦合正常。"她扶正测试头盔,突然发现显示屏上的异常波动——本该是承重墙的位置,竟呈现23层交错的铅锑合金板,每层厚度精确到0.23毫米。更诡异的是林太太子宫区域,两个以23bpm差值共振的心跳信号,正通过4.7T磁场干扰她的前庭神经。

"程工,三号样本出现相变!"实习生的惊呼打断她的观察。培养舱里浸泡着人脑组织的电解液突然结晶,在偏振光下呈现彭罗斯密铺图案——这正是她上周在302室窗帘缝隙观测到的投影。

当程雨在我家调整术后康复监测器的角度,激光测距仪显示与302室的实际距离存在0.6米误差。当她开启μ介子成像仪的便携模式,眼前的景象令呼吸停滞——整栋公寓正在量子涨落中重组:

承重墙化为超流体氦膜

电缆沟内流淌着银色润滑剂

每个窗框都呈现克莱因瓶拓扑结构

监测器突然警报大作,后腰接口涌出的数据流在空气中凝结成母亲的脸。老人呆滞的瞳孔里,正倒映着童年程雨在实验室组装机械心脏的画面。

后腰突然抽搐——这是腰椎融合手术的排异反应。医疗手环弹出「3 级神经痛预警」,"三级神经痛预警"的红色弹窗覆盖了整个视野。程雨立即去找止痛药,而止痛药瓶标签印着模糊的「南山医院车祸康复中心」字样。发现标签背面用紫外荧光墨水写着:

"第237次迭代注意事项:

避免与302室水循环系统接触

每日补充Fe3O4纳米颗粒≥23mg

警惕自身生物电的递归反馈"

药片在舌下溶解的瞬间,她听到整栋公寓响起机械心跳声。次声波震得浴室镜面碎裂,裂缝恰好组成林先生发表的论文标题:《基于量子纠缠的递归克隆体同步方案》。

第三日晨跑时撞见双胞胎上学,与双胞胎同乘电梯,程雨的医疗手环记录到γ波异常震荡与程雨参与研发的「阿尔茨海默早期预警算法」产生共鸣,当到达室外后她们抬腿角度始终精确保持 67°。GoPro 运动相机录制的慢动作显示,两人脚踝转动时呈现机械阻尼特性。

深夜写报告时,空调出风口传来规律性蜂鸣。频谱分析显示为 19kHz 超声波,持续刺激下我在稿纸上画出 302 室户型图,笔迹压痕呈现电路板纹路。

这一切都搞得程雨心烦意乱,于是便打开知乎浏览,发现收藏的「脑机接口伦理」文章自动变成了「家庭监控系统搭建指南」,文末推荐商品竟然含 302 室同款浇花壶,紧接着,程雨在「你遇到过哪些科学无法解释的邻里现象?」问题下匿名回答,获赞后收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