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贫寒的起点与梦想的萌芽
在那个偏远内陆小城市的边缘地带,有一片被时光遗忘的居民区。这里的房屋像是一群饱经风霜的老者,佝偻着背,彼此依靠着,在岁月的长河中摇摇欲坠。林晓的家,就蜷缩在这片居民区的一个角落里,那是一间毫不起眼的小屋,却承载着她童年与少年时期的所有记忆。
小屋的墙壁,犹如一张古老的地图,墙皮如同被风雨侵蚀的地表,大片大片地剥落,露出底下粗糙且布满裂缝的砖石。那些裂缝像是大地的伤痕,宽窄不一,有些地方甚至可以塞进一根手指。每一道裂缝都像是一个小小的风口,冬天时,凛冽的寒风就从这些缝隙中呼啸而入,发出尖锐的啸声,仿佛是寒冷在宣告它对这个空间的主权。屋顶的瓦片,是岁月斑驳的见证者,它们参差不齐地排列着,有的已经破碎,有的则摇摇欲坠。每逢下雨天,雨水就像是一群调皮的孩子,迫不及待地从瓦片的缝隙间、破洞中钻进来,在屋内形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水洼。屋内的地面是坑洼不平的水泥地,由于长期的潮湿,墙角处长满了青苔,那青苔像是一片绿色的绒毯,却散发着一股刺鼻的霉味,混合着屋内的潮气,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被遗忘的沼泽地。
冬天的小屋,简直就是一座寒冷的地狱。没有暖气的房间,就像一个巨大的冰窖,寒冷如同无形的恶魔,紧紧地缠绕着每一寸空间。夜晚降临时,林晓总是怀着一丝恐惧爬上那张破旧的床。床架是用几根生锈的铁管拼凑而成的,稍微一动就会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仿佛在抗议着它的不堪重负。床垫薄得可怜,里面的弹簧早已失去了弹性,躺在上面就像直接睡在硬邦邦的床板上。林晓把自己裹在一床又旧又薄的被子里,那被子是多年前的老物件,原本的颜色早已被岁月洗刷得模糊不清,只剩下一片黯淡的灰白色,上面还缀着几块颜色深浅不一的补丁,像是这片灰色海洋中的几座孤岛。她把身体蜷缩成一团,像一只冬眠的刺猬,尽可能地减少热量的散失。但寒冷依旧无孔不入,从墙缝、门缝,甚至是窗户的缝隙里钻进来,冰冷的空气如同锋利的刀刃,划过她的皮肤,让她的手脚迅速失去知觉。她的手脚变得像冰块一样寒冷,麻木的感觉从指尖和脚尖开始,逐渐蔓延到整个四肢,那种寒冷深入骨髓,让她的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她只能不断地搓着双手,试图从摩擦中获取一点可怜的热量,然后把双手放在嘴边,哈着气,看着白色的水汽在眼前消散,仿佛那是她身体里仅存的温暖。
夏天的小屋,则是蚊虫的狂欢之地。随着气温的升高,蚊虫像是得到了召唤,从四面八方涌进这个狭小的空间。它们在闷热潮湿的空气中肆意飞舞,嗡嗡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令人心烦意乱的噪音。林晓没有钱购买有效的驱蚊设备,只能用一些土办法来驱赶蚊虫。她会在房间的角落里点燃艾草,那刺鼻的烟雾弥漫在整个房间里,熏得人眼泪直流。然而,这些蚊虫似乎并不害怕,依旧在烟雾中穿梭,寻找着下一个叮咬的目标。林晓的皮肤上布满了蚊虫叮咬后的红包,那些红包有的红肿得像小樱桃,有的则连成一片,形成一片瘙痒难耐的红肿区域。她只能强忍着不去挠,因为一旦挠破,就会引发更严重的疼痛和感染。她只能用手轻轻地拍打皮肤,试图缓解那种瘙痒的感觉,但往往只是徒劳。
林晓的家庭,是这个城市底层社会的一个缩影。她的父母都是在工厂里辛勤劳作的工人,每天天不亮就出门,直到夜幕降临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他们的脸庞被岁月和生活的压力刻满了皱纹,那些皱纹像是一道道深深的沟壑,记录着他们生活的艰辛。他们的双手由于长期的劳作,变得粗糙不堪,手掌上布满了厚厚的老茧,手指也因为频繁的操作而变得弯曲变形。他们的工作服总是沾满了油污和灰尘,散发着一股刺鼻的工业气息。这个家庭的收入微薄得可怜,仅够维持基本的生活开销。林晓没有漂亮的衣服,她的衣服大多是亲戚朋友家孩子穿过的旧衣服,款式老旧,颜色也早已褪去。她没有精致的玩具,唯一的玩具是一个破旧的布娃娃,那是她小时候母亲用碎布拼凑而成的,布娃娃的眼睛已经掉了一只,身上的缝线也开了几处,但林晓依然视若珍宝。她甚至连一本完整的课外书都很难得到,她只能从学校的图书馆里借一些已经被翻得破旧不堪的书籍,在课余时间如饥似渴地阅读。
然而,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林晓却是一个乐观且充满梦想的女孩,尽管她也有着冲动的一面。在这个传统观念如同坚固枷锁的小城市里,人们的思想就像一潭死水,很少有波澜。周围的人普遍认为女孩子就应该早早嫁人,相夫教子,过着平淡而安稳的生活。这种观念就像一道无形的墙,将女性的命运禁锢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每当林晓提起自己想要在互联网行业做出一番大事业时,总会招来一些异样的目光和冷嘲热讽。邻居们会在背后指指点点,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怀疑和不屑。有的邻居会说:“一个女孩子家,不安分守己,还想在什么互联网上折腾,那都是男人干的事情。”还有的会说:“她这是不切实际,也不看看自己的出身,能有口饭吃就不错了,还想当什么大老板。”
但林晓的心中却有着不一样的想法。她透过那台破旧的黑白电视机,看到了外面世界的繁华与精彩。尽管电视画面总是闪烁不定,信号也时有时无,但那些偶尔闪现的大城市的画面,却像一颗种子,深深地埋在了她的心中。她也会从偶尔能借到的几本杂志上,看到那些关于互联网的报道,那些讲述着互联网如何改变人们生活、创造无限可能的文字,仿佛是一把把钥匙,打开了她心中那扇通往梦想的大门。她对那些能连接人与人、创造无限可能的社交类互联网产品充满了好奇,在她的想象中,那是一个充满魔法的世界,人们可以跨越地域的限制,分享自己的生活、思想和情感。她深知年轻用户对这类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