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曾亲眼目睹过那些惨状,百姓流离失所、易子而食的景象仍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恍惚间,耳边传来小皇子清脆的声音,“娘娘,你为什么不笑呀?”
他迈着蹒跚的步伐,摇摇晃晃地走到小姐身边,胖乎乎的小手轻轻扯着小姐的衣袖,仰着小脸,奶声奶气地问道。
他的声音清脆悦耳,如同山间清泉,带着孩童特有的纯真。
小姐被小皇子的童言稚语逗乐,露出浅浅的笑容。
只是那笑容,转瞬即逝,如同夜空中划过的流星,美丽却短暂,掩盖不住她眼底深处挥之不去的忧伤。
我知道,陛下想让小姐开心,却不知他所给予的,并非小姐真正想要的。
那份深入骨髓的思念,如同附骨之疽,日日夜夜地折磨着小姐,让她在这金碧辉煌的牢笼中,更加感到窒息。
这深宫,就像一个巨大的漩涡,将我们都卷入其中,无法逃脱。
时光匆匆,春秋更迭,转眼间已是第二年的春天。
冰雪消融,本该是万物复苏的季节,然而整个国家却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
即便是在这个四季如春的深宫里,也能感受到外面世界的动荡不安。
宫女太监们行色匆匆,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紧张感。
那日,我正在为小姐梳妆。
窗外,夕阳将天空染成了一片绯红,我望着铜镜中的小姐,那双往日明亮的眼睛此刻黯淡无光。
“小桃,”她轻声唤我,“你可曾听说外面的消息?”
我犹豫了一下,还是如实回答:“娘娘,民间已是怨声载道,各地起义不断。”
她轻轻叹了口气,说道:“这场动乱,不知道要牺牲多少无辜的生命。”
沉默良久,她再次开口:“小桃,明日你回一趟沈府,看看能不能得到更多的消息,也不知道爹爹和叔父们过的怎么样了。“
我应声退下,第二日一早便去往沈府。
一路上,人们低声私语,眼中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腐臭味,那是饥荒和死亡的气息。
“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一个衣衫褴褛的汉子压低声音抱怨道,“苛捐杂税重得要命,官老爷们只知道搜刮民脂民膏,哪里管我们老百姓的死活!”
“可不是嘛,”旁边一个老妇人接过话茬,声音颤抖,“听说这都是那位暴君干的好事!为了宫里那位宠妃修宫殿,不知道害死了多少人!现在还要打仗,更是把我们往死路上逼啊!”
“嘘,小声点!”汉子连忙制止她,“这话要是被官老爷听见,脑袋都要搬家!”
正说着,一群衣衫褴褛的百姓正在街上游行,高举着写有“苛捐杂税,民不聊生”的木牌。
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愤怒,喊声震天,仿佛要把积压已久的不满一次性发泄出来。
“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三次了。”一个老仆人叹息道,“听说南方已经有地方起义了,朝廷都快压不住了。”
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几队官兵手持刀枪,面色狰狞地冲了过来,驱散人群。
百姓们惊恐地尖叫起来,四处奔逃,想要躲避这突如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