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火星 —— 未来家园的曙光
在浩瀚宇宙的星辰大海中,火星,这颗红色的星球,一直以来都承载着人类对宇宙的无限遐想与探索热情。从远古时期人类用肉眼观测到它的那一抹神秘红色,到现代凭借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其进行深入探测,火星一步步从遥不可及的神秘天体,逐渐成为人类未来家园的有力候选者。
早在数千年前,人类便已注意到火星的存在。古代的天文学家们通过肉眼观察,记录下火星在夜空中的独特轨迹。在中国古代,火星被称为 “荧惑”,因其颜色泛红,且行踪捉摸不定,时而顺行,时而逆行,令人困惑,故而得名。它的亮度和位置变化引发了古人无尽的遐想,被赋予了诸多神秘的寓意,与人间的吉凶祸福紧密相连。而在西方,火星以罗马神话中的战神玛尔斯命名,象征着勇气与战争,这也体现了火星在古代文化中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对火星的探索欲望愈发强烈。1609 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这一伟大的发明为人类探索宇宙开启了新的篇章。从此,人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观察火星,发现它的表面存在着一些明暗交替的区域,以及两极地区的白色极冠。这些发现引发了人们对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的猜测,进一步激发了科学家们探索火星的热情。1659 年,荷兰科学家惠更斯使用望远镜观察火星表面标记的消失和重现,发现火星每 24 小时 40 分钟旋转一周 ,这一发现让人们对火星的自转周期有了初步的认识。1672 年,惠更斯又发现了火星的极冠,为后续研究火星的气候和环境变化提供了重要线索。1784 年,英国天文学家赫歇尔利用对火星自旋周期的测量,发现它的自转轴倾角是 25.2 度,与地球的自转轴倾角相近,这使得火星在人们眼中更加亲切,也让人们对火星上可能存在的类似地球的季节变化充满了期待。
19 世纪末,意大利天文学家夏帕雷利绘制了详细的火星地图,他观察到火星表面有许多模糊不清的、颜色较深的线条,将其称为 “水道”,然而在翻译过程中被误译为 “运河”,这一错误的翻译引发了人们对火星上存在智慧生命的狂热猜想。美国天文学家帕西瓦尔・罗威尔坚信火星上存在智慧生命,并修建了大量运河来引极冠处的水到干旱的赤道区域,他的观点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火星探索的热潮。尽管后来的研究证明这些所谓的 “运河” 只是视觉上的错觉,但这一事件无疑极大地激发了公众对火星的兴趣,为火星探索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20 世纪,人类科技取得了飞速发展,开启了太空探索的新纪元。1962 年 11 月,苏联发射 “火星 1 号” 探测器,虽然它在飞离地球 1 亿公里时与地面失去联系,但它被看作是人类探测火星的开端,标志着人类正式迈出了探索火星的第一步。1964 年 11 月 28 日,美国发射 “水手 4 号” 探测器,1965 年 7 月 15 日首次成功飞临火星,它与火星的最近距离为 9846 公里,拍摄并回传 21 幅照片,发现火星上存在大量环形山,大气密度为地球的 1%,这些珍贵的照片和数据让人类第一次近距离看到了火星的真实面貌,为后续的火星探测奠定了基础。此后,美国和苏联陆续发射了多个火星探测器,如美国的 “水手 5 号”“水手 6 号”“水手 7 号”,苏联的 “火星 2 号”“火星 3 号” 等,对火星进行了更深入的探测,拍摄了大量照片,获取了更多关于火星的信息。
1971 年,美国 “水手 9 号” 探测器成为火星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长期在火星轨道上飞行考察,成功拍摄火星全貌,累计拍摄 7329 幅火星照片,展示了火星的外形外貌,让人类对火星的整体形态有了更全面的认识。1975 年 8 月,美国 “海盗 1 号” 探测器发射,1976 年 7 月顺利着陆火星,并传回彩色照片,这是人类首次成功在火星表面着陆并进行实地探测,标志着火星探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海盗 1 号” 在火星上进行了多项科学实验,虽然没有发现生命存在的直接证据,但它的探测结果为后续研究火星的环境和地质提供了重要依据。
进入 21 世纪,火星探测迎来了新的高潮。2001 年 4 月,美国 “奥德赛号” 探测器发射,它发现火星表层可能富含冰冻水,这一发现让人们对火星上存在水资源充满了希望,因为水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之一,也为未来人类在火星上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可能。2003 年,美国 “勇气号” 和 “机遇号” 火星车先后发射,双双成功登陆火星,它们在火星表面进行了长时间的探测和研究,发现了火星曾经存在大量液态水的证据,如火星表面的干涸河床、富含矿物质的沉积岩等,这些发现进一步证明了火星在过去可能是一个更温暖、湿润的星球,具备生命存在的条件。2003 年,欧洲航天局发射 “火星快车” 探测器,其携带的 “猎兔 2 号” 着陆器着陆火星后虽然无法与地球联系,但次年 “火星快车” 探测器发现火星南极存在冰冻水,这是人类首次在火星表面发现水,这一重大发现引起了全球的轰动,极大地激发了科学家们对火星探索的热情。
2012 年,美国 “好奇号” 火星车在盖尔陨石坑着陆,它是迄今为止发送的最大的火星车,大小相当于一辆小型 SUV。“好奇号” 从盖尔陨石坑采集的样本证明,火星曾一度拥有微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成分,如碳、氢、氧、氮、磷等元素,这一发现让人们对火星上是否存在过生命或者是否存在潜在的生命形式充满了期待。2021 年 2 月,美国 “毅力号” 火星车在耶泽罗陨石坑着陆,它正在寻找火星上过去生命的迹象,还进行了从火星大气中提取可呼吸氧气的革命性方法测试,这一技术的突破对于未来人类在火星上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同年 5 月,中国的 “祝融号” 火星车随天问一号着陆器成功登陆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祝融号” 携带了六台科学仪器,对火星的形貌、地质、气候、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探测和研究,发现了火星低纬度地区存在液态水的可能性,以及火星表面存在含水硫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