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韩信
刘邦是非常喜欢韩信这个年轻人的,当初在汉中封他为大将军的时候就喜欢了。
你可以说是因为刘邦信任萧何的原因,才把大将军的位置给了韩信,但无论如何刘邦不可能把大将军的印信交给自己一个讨厌的人。
众所周知,刘邦是不屑于将自己意见藏起来的,他无一事不可对人说。
称帝之后,当有人对他说韩信要谋反的时候,他是压根不信的。那个年轻人的心思,自己一眼就能看穿,和他年轻的时候非常像。自己那时候不也是那样游学四方,追寻信陵君的脚步吗?
刘邦采纳了陈平这个阴谋家的计策,以巡幸楚国为借口,在陈县用了两个武士将韩信抓了起来。
当那位年轻人瞪着那双疑惑的眼睛看着刘邦时,刘邦竟然还有一丝愧疚,他很担心伤害了这个年轻人的赤子之心,那是他最珍视的东西。
当时跟在刘邦身边的那些老战友们,樊哙、夏侯婴、灌婴、靳歙等都说要在此将韩信杀了。
他们说的时候咬牙切齿的,恨不得亲自动手把韩信的头砍下来,刘邦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憎恨这个年轻人。
刘邦没有杀韩信,还是那个理由,他喜欢韩信。喜欢他身上的活力,喜欢他身上的赤子之心。
刘邦将韩信从陈县带到了洛阳,然后放了他,封他为淮阴侯,那是韩信的故乡。
刘邦把韩信带回了长安,这样他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和他说话了。
刘邦觉得自己和那些老战友们越来越说不到一块去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自己是皇帝了,他们在自己面前再也不敢像以前那样说话直来直去了。一句话要掰成三段不同的意思来讲,和他们说话,刘邦觉得越来越累。
只有韩信这个年轻人好像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皇帝来看,还和当年在汉中一样,两人在汉王府谈了一天一夜定下了出关的计划。
两人最喜欢的就是一边喝酒,一边评论着那些自古以来的王侯将相,当然韩信最喜欢谈的还是带兵的将军们。
有一回,两人谈到兴起,刘邦就问自己能带多少兵?
韩信答:“陛下能将十万。”
“那你呢?”刘邦又问。
韩信开始还矜持着,直到刘邦再三追问,韩信才故作神秘地说:“多多益善。”
刘邦听后并没有生气,反而更高兴了,和那些老战友相比,也只有韩信能这么可爱了。
刘邦又笑着问道:“将军这么厉害,为什么却在我手下啊?”
韩信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惶恐不安的回话,对于刘邦的玩笑似地问话,韩信也只是随口说道:“陛下不善将兵,而善将将!而且陛下的能力是天生的,我不过是个凡人,又怎么能跟您比呢?”
本来年轻的韩信就让那些人害怕,结果刘邦还三天两头地去韩信那里喝酒,他们不敢去憎恨大汉的皇帝,他们只有把心中的那股恨意转移到了韩信身上。
因此韩信的性命也就进入了倒计时,那些人联合同样看不惯韩信的吕后,将韩信骗进了长乐宫。
韩信有多年轻呢?他被吕后杀死在长乐宫的时候也不过三十五岁!
这就是命!谁也不能怪,要怪只怪他太年轻,而刘邦又太老了,保护不了这个年轻人。
刘邦是在平定陈豨叛乱回来的路上听到韩信死讯的,太史公记载,刘邦的表情是且喜且怜之。
说刘邦“怜之”那是可能的,但是喜从何来?
对于刘邦来讲,这个怜之,可能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