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关键物证——凶器展开深入调查,也就是进行凶器鉴定,希望借此能直接锁定凶手。
然而,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罪犯早已在暗中谋划。他深知凶器鉴定结果若是准确无误,自己必将深陷绝境。于是,他伙同阴险的修复师王先生,精心设计了一系列阴谋诡计。
王先生凭借其精湛的修复技艺和对各类物品的了解,在凶器上动了手脚。他们故意制造鉴定错误,通过巧妙地处理凶器上的痕迹和残留物质,使得鉴定结果指向错误的方向。
不仅如此,他们还胆大包天地造假报告,利用伪造的文件和虚假的数据来误导警方的调查视线。更为恶劣的是,他们神不知鬼不觉地调换了凶器,将真正的凶器隐藏起来,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经过伪装处理、看似与案件有关实则毫无关联的物品。
如此一来,原本寄予厚望的凶器鉴定失去了意义,警方的调查陷入了僵局。
安南察觉到事情的蹊跷,他皱着眉头暗自思忖:“这背后肯定有阴谋,有人在极力掩盖真相。这一系列的手段绝非偶然,必定是凶手精心策划的。”
他深知,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心思缜密、不择手段的对手。
吴女士在一旁看着安南的沉思,心中的担忧愈发强烈。她深知凶器鉴定失败对案件侦破的重大打击,不禁担心地说:“如果鉴定不出凶器,我们该怎么找到凶手呢?画廊的声誉已经一落千丈,要是这案子一直悬而未决,我们就彻底完了。”她眼神中透露出的无助和焦虑,让安南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安南一边安慰吴女士,一边重新梳理案件的线索。他再次审视与三位嫌疑人相关的信息,思考着他们各自的动机和作案的可能性。
画家孙先生因作品屡遭差评而心怀怨恨,他是否会在冲动之下拿起钝器实施报复?
画商钱先生为了保护自己的商业利益,不惜触犯法律,他的贪婪和狡猾是否足以支撑他策划如此精密的犯罪?
助手李先生长期处于赵先生的阴影下,嫉妒的火焰是否最终驱使他走向了犯罪的深渊?
在思考的同时,安南也没有放过对现场其他细节的勘查。他重新回到赵先生遇害的地点,仔细检查周围的每一寸地面、每一幅画作和每一尊雕塑。
他发现,在离尸体不远处的一幅画的画框下,有一些微小的纤维,颜色和质地与常见的衣物不同。
安南小心翼翼地收集起这些纤维,心中思索着它们可能与凶手的关联。与此同时,警方技术人员正在努力修复被破坏的监控录像。尽管困难重重,但他们仍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恢复数据的机会。
而安南则决定对三位嫌疑人展开深入的调查询问,试图从他们的言行中找到突破口。
他首先找到了画家孙先生。孙先生的画室狭小而杂乱,到处堆满了未完成的画作和绘画工具。他见到安南时,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紧张和不安。
安南直截了当地问道:“孙先生,你和赵先生之间的矛盾众所周知。案发当晚,你在哪里?”孙先生有些慌张地回答:“我在自己的画室里画画,一直都在。我虽然不满赵先生对我的评价,但我也不会杀人啊。”
安南看着他的眼睛,继续追问:“有谁可以证明你当时在画室?”孙先生犹豫了一下,说道:“没有,我画画的时候喜欢一个人,不喜欢有人打扰。”
安南心中暗自怀疑,他又问道:“那你有没有见过类似凶器的东西?或者有没有人找你商量过对赵先生不利的事情?”
孙先生连忙摇头,说道:“没有,我什么都不知道。”
离开孙先生的画室后,安南来到了画商钱先生的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