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忧,是臣妾的荣幸。”
几日后,皇后颁下一道旨意,将沈怡蓉从答应晋升为常在。消息一出,后宫中人议论纷纷。有人觉得她只是运气好,凭借小聪明脱险;也有人认为这是皇后对锦妃的敲打,特意将一个无足轻重的妃嫔提到明面上,以平衡后宫的局势。
无论外界如何猜测,沈怡蓉心中清楚,这次晋升意义非凡。她从最卑微的答应跃升到常在,不仅在地位上获得了一点提升,更关键的是,她从皇后的态度中看到了自己的潜力。
“这一小步,将会成为我通往更高处的第一块基石。”她对自己说道。
回到自己的寝宫后,沈怡蓉让宫女们退下,独自站在窗前,沉思良久。宫室外的夜风呼啸,吹动窗纱,发出轻微的声响。沈怡蓉的目光落在庭院中摇曳的烛光上,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今日的反击,她不仅洗清了自己的罪名,还成功将皇后的怒火引向了锦妃。这一切并非单靠运气,而是她冷静分析局势、抓住每一个细节的结果。
“锦妃……”她低声念出这个名字,语气中带着一丝轻蔑,“你行事过于张扬,得宠却不懂收敛。你的每一步,我都会紧紧盯着。”
虽然她暂时从锦妃的阴影中挣脱,但沈怡蓉深知,今日的胜利只是锦妃与她较量的开始。后宫中的斗争远比商场更加残酷,没有规则,也没有底线。她需要更缜密的计划,更稳固的基础,才能在这场无休止的权谋游戏中占据上风。
沈怡蓉开始盘算接下来她需要:稳固地位,同时加强与皇后的关系进而反制锦妃
深夜,沈怡蓉取出桌上的一卷《黄帝内经》。这是她从家族传承中带来的记忆,也是她对未来信心的一部分。她轻轻翻开书页,指尖在纸张上划过,仿佛在触摸自己曾经的世界。
“无论是现代商场,还是这后宫棋局,规则从未改变。谁掌握了人心,谁就掌握了胜局。”她低声自语,声音冷静而坚定。
窗外的星光稀疏,映在她清冷的脸庞上。沈怡蓉缓缓合上书,转头看向窗外,眼神凌厉如刀。
“今天,我迈出了第一步。很快,我会让所有人明白,后宫的规则,将由我来重新书写。”
晋升为常在后,沈怡蓉的生活似乎平静了许多。她的寝宫不再冷清,日常的待遇也略有提升,但她心中明白,这一切不过是权谋中的假象。后宫的规则从未改变——一旦失宠,便会迅速沦为弃子,甚至连一丝生存的余地都没有。
她意识到,自己必须更进一步,而皇帝的青睐便是打开权力之门的钥匙。唯有获得皇帝的关注,她才能在后宫中站稳脚跟,甚至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
经多方打探,沈怡蓉得知皇帝多年受头痛困扰。传言称皇帝的头痛时而剧烈,御医们尝试了无数方法,却始终无法根治。这不仅影响了皇帝的身体健康,也让他心情烦躁,对后宫妃嫔的关注更是寥寥。
沈怡蓉听闻此事后,并未急于行动,而是通过身边的宫女收集更多的信息。她细心观察,发现皇帝的头痛并非单纯的疾病,而可能与长期饮食不当、劳累过度以及情绪压力密切相关。
“这样的症状,御医们只看表象,开些止痛药并无益处。”沈怡蓉在心中盘算。作为沈家传人,她对中医调理有着极高的造诣,这是她的强项决定抓住这个机会,用自己的医术展现价值。
一次偶然的朝见机会,沈怡蓉主动提到皇帝的头痛:“臣妾听闻陛下近日身体不适,臣妾虽不才,但幼时随家父习得一些医术,或许能为陛下分忧。”
皇帝原本并未放在心上,但因为对锦妃的频繁争宠已生厌烦,心情颇为烦躁,便半带玩笑地问:“哦?那朕若是好了,怎么赏你?”
沈怡蓉微微一笑,低头说道:“臣妾只求为陛下分忧,赏不赏全凭陛下心意。”
皇帝被她的回答逗笑了,随即点头应允:“那便试试吧。若你真的能解朕的痛楚,朕自会赏你。”
沈怡蓉用银针调理皇帝的经络,通过针灸缓解头部压力,并结合药膳调理肝脾。她的每一步都稳妥细致,既不夸大其词,也不表现得过于谦卑,让皇帝感到一种难得的安心感。
在一次针灸治疗结束后,皇帝靠在榻上,神色稍显放松。他似漫不经心地问了一句:“朕听闻,你出身于世代行医的家族。既然家学渊源,按理说,应该继承家业,为何入宫?”
这句话表面随意,却暗藏试探。沈怡蓉心中一凛,迅速思索如何回答。
她微微低头,语气恭敬而谦逊:“陛下圣明,家父确是医官出身,但臣妾愚钝,难以继承家业的精髓。若能入宫侍奉陛下与娘娘们,已是臣妾的荣幸,更是家族的荣耀。”
这番话看似自谦,却暗藏精心设计。她一方面承认家族的医术背景,低调地展示自身价值,另一方面又以“愚钝”为由避开了锋芒过露的嫌疑,让皇帝觉得她聪慧有度而不张扬。
皇帝沉吟片刻,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嘴角微微上扬:“玲珑,你倒是会说话。”
沈怡蓉垂首浅笑:“臣妾不敢妄言,只盼为陛下分忧。”
“有趣。”皇帝淡淡说道,“既然如此,那就替朕再配几剂药膳吧。”
她当即提出,结合皇帝的体质,制定一套长期调理的方案,以针灸和药膳相辅相成,疏肝健脾、调理气血。为了确保药膳的效果,她亲自前往御膳房与太医讨论药材的配伍,还亲自检查药膳的熬制过程,力求每一剂都恰到好处。
几次药膳调理后,皇帝的头痛明显减轻,他的精神状态也逐渐改善。每次用完药膳,他都会赞许地说道:“玲珑,你倒是有几分本事。”
沈怡蓉在心中暗自庆幸,但表面依然保持谦逊:“这是臣妾分内之事,能为陛下尽一份绵薄之力,是臣妾的荣幸。”
随着治疗的持续,皇帝对沈怡蓉的态度变得更加随和,甚至在闲暇时主动向她询问一些养生问题。
“玲珑,你说,这些御医整日忙着给朕开药方,朕为何觉得还是你这小小的药膳更管用?”
沈怡蓉抬眸浅笑,回答得恰到好处:“陛下日理万机,身体本已劳累,再加上御膳过于丰盛,或多或少增加了负担。臣妾的药膳注重调养,并非药性强烈的良方,所以更适合调理。”
皇帝点头赞许,略带好奇地问:“那你觉得,朕的日常饮食该如何改进?”
沈怡蓉沉思片刻,回答道:“陛下若能减少肥腻食物的摄入,多食用清淡养胃的菜肴,并辅以粗粮和时令蔬果,必能更好地强身健体。另需定时起居,避免过度操劳。”
她的回答不卑不亢,既体现了专业知识,又显示出对皇帝身体的关注。皇帝听后点了点头,似乎对她更加信赖了几分。
沈怡蓉不仅在治疗上体现了自己的能力,更通过细致入微的态度赢得了皇帝的好感。每次治疗结束后,她都会耐心记录皇帝的身体状况,并针对性地调整方案。皇帝渐渐意识到,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常在,不仅医术高超,还细腻周到,令人舒心。
一次治疗结束后,皇帝半开玩笑地说道:“玲珑,朕听闻后宫中有人抱怨,说朕最近对她们冷淡,倒是与你见面的次数更多。”
沈怡蓉心中一惊,连忙跪下低头:“臣妾不敢妄动皇恩,只求为陛下减忧,不敢奢望任何宠爱。”
皇帝朗声笑道:“你这小人儿,总是这么会说话。”
这句看似随意的调侃,却在沈怡蓉心中点燃了一丝希望。她知道,皇帝对她的信任与日俱增。
沈怡蓉的努力不仅获得了皇帝的信任,也让太医们对她刮目相看。一次药膳的调配中,太医院正使私下感慨:“玲珑常在虽是妃嫔,却在医理上颇有造诣。若非身在后宫,怕是能成为一代名医。”
她的名字在后宫中逐渐传开,越来越多的妃嫔开始关注这个低调却颇有手段的女子。有人开始对她产生敬畏,也有人心生嫉妒,尤其是锦妃。
锦妃多次听闻皇帝在夸奖沈怡蓉医术后,心中积蓄的怒火逐渐沸腾。她在宴席上试探性地提到:“陛下最近神采奕奕,倒是玲珑妹妹有功呢。”
皇帝听后只是轻描淡写地说道:“玲珑确实懂些医术,比那些不学无术的妃嫔强。”
锦妃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随后端起酒杯掩饰情绪。然而,沈怡蓉从她不经意的眼神中看出了敌意。
回到寝宫后,沈怡蓉在窗前沉思,眼神中透着一丝冷厉。她明白,锦妃不会坐视不管,但这正是她展示实力的机会。
“锦妃,你的每一步,我都会看得清清楚楚。你若敢出手,便是我翻盘的时机。”
夜风轻拂窗帘,沈怡蓉的嘴角扬起一抹冷笑。她知道,后宫的棋局刚刚开始,而她,已握住了第一枚关键的棋子。
晋升为常在后,沈怡蓉并未将功劳据为己有,而是以医术为媒介,悄然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她敏锐地察觉到,后宫中的妃嫔们为争宠和维持外貌,无所不用其极,反而在追求美丽的过程中忽视了健康。
她发现,不少妃嫔为了保持纤细的身形,长期节食甚至服用偏方,导致身体虚弱、月事紊乱,甚至面容暗淡无光。宫女们则因长期操劳,营养不足,个个面色憔悴,体力不支。沈怡蓉抓住这个切入点,开始主动提供帮助。
她先通过与太医们的讨论,整理出一系列清淡养生的药膳方子,针对不同症状提出相应的调理建议。随后,她巧妙地利用宫女们作为传播者,将这些方法传递到后宫的各个角落。
“这些药膳用的都是最常见的食材,不会引起任何人怀疑,也不会增加负担。”她对身边的宫女们说道,“你们告诉那些娘娘们,这只是为了让她们睡得好、气色好,不是药方,只是膳食。”
她的话语简单而直接,却让宫女们对她心生好感,渐渐愿意主动帮她传播这些调理方法。
起初,许多妃嫔对沈怡蓉的建议抱有怀疑。毕竟,在后宫中,医术和药膳从来不是妃嫔们关注的焦点。但沈怡蓉以温和却坚定的态度逐步改变了这种看法。
一次,位居嫔位的柔嫔因生产后体虚,常年面色苍白,稍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