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十岁之前的生活是幸福的,父母把我当成小公主宠爱。
这一切在他们生下弟弟后发生了转变。
我从他们的宝贝变成了累赘,一边要承担家务,照顾弟弟,一边还要上学。
考取大学时,我也因为需要照顾家里,不得不放弃了外地高校,而选择了本地的二流大学。
最让我难受的是,我做的这些始终不能让父母满意,从他们的眼中我看到的只有冷漠和厌弃。
我始终不太明白为什么,一直觉得是自己做的不够好。
我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努力,想成为他们的骄傲。
直到大学期间,我偶然得知了自己的身世。
这让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离开这个泥沼,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和价值。
可他们并没有放过我。
在我无奈妥协以后,才发现所谓的真相太过残酷。
1
“明妮,你今天又加班到这么晚啊?”宿舍的姐妹们总是这样问我,语气里满是心疼。
我只能勉强挤出一个笑容,说:“没办法,学费和生活费都得自己挣。”
她们都以为我的家庭条件太差了,所以不得不出去打工维持大学的开销。
连辅导员都让我放下脸面,去申请贫困生的助学贷款。
我只能苦笑,他们哪里知道,不是我不想申请,而是我知道我没有资格申请。
我的家庭条件不差,甚至在这个二三线城市算得上不错的。
当然仅限于家庭的经济条件,和我其实关系不大。
我父母是农村的,90年代初和许多的进城农民工一样,被贫穷推着进城打工了。
唯一幸运的是我不是留守儿童。
从我有记忆以来,见证了我父母从工地起家,承包小工程,最终开始分包工程,成了这个小城市里不大不小的建筑分包商。
十岁之前,他们总是尽力满足我的需求,给我买新衣服,新玩具。
父亲常常抱着我,举高高,说我是家里的小公主。
然而,在我十岁那年,弟弟出生后,这一切戛然而止。
他的到来,就像是一道无形的分界线,将我从父母心中最柔软的位置推到了边缘。
父母的注意力和爱,几乎全部转移到了弟弟身上。
而我,却像是被遗弃在角落里的旧玩具,无人问津。
父母不再像以前那样关心我的生活和学习,甚至在生活上对我苛刻起来。
他们不再为我买新衣服,十岁开始,我穿的就是母亲,甚至父亲的旧衣裳随随便便改的。
十几岁的小女孩总是爱好美的。
有一次,我实在忍不住,向母亲抱怨衣服不合身。
她却不耐烦地回答:“你都这么大了,还穿什么新衣服?以前花的钱还不够多?!”
“弟弟才是家里的宝贝,我们得给他留钱买奶粉、买玩具。”
每当这种时候,我只能紧紧的拽住卷在手腕的袖角,默默的告诉自己,应该理解父母,照顾弟弟。
除了父母的态度变化以外,弟弟的无理取闹,更是让我在家庭中的地位一落千丈。
他常常因为一些小事哭闹不止,比如没有及时给他拿玩具,或者我无意中碰到了他一下。
每次他一哭,父母总是立刻放下手中的事情,去哄他、安慰他。
第一时间还会责怪我:“你看看你,把弟弟惹哭了,你这个姐姐是怎么当的?”
开始我还会解释,后来发现无论我怎么说,他们压根不在乎。
我只能默默地忍受着委屈,小心翼翼地避开弟弟,生怕再次惹他不高兴。
直至现在,我已经读大学了。
原本大学他俩也不让我上,觉得女孩子没有必要,不如在家帮衬着做家务。
没事的时候还要求去父亲的建筑公司,提前熟悉业务。
当然并不是想让我继承公司,只是给弟弟打好基础,将来好辅助弟弟经营。
当时我很不理解为什么,家里真的不缺我读大学的钱。
直到母亲说了一句:“你一个早晚都要嫁出去的外人,读这么多书干什么,不是浪费钱么?”
当时的我,还不明白,为什么我是外人?
最后我无奈的恳求:“我自己负责大学的所有费用,另外我多上点学,将来还可以帮弟弟辅导功课。”
父母这才作罢,不作声的默认。
“萧明妮,你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晚?!翅膀硬了,家都不愿意回来了?!”
母亲王桂花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耐烦。
我默默地放下书包,没有回答。
她又说:“你看看你弟弟,就等着你给他做饭,你倒好,还知道回来啊?”
我忍住心中的委屈,撇了一眼沙发上的弟弟。
盘着双腿,两手还不停的点击手机,没有抬头看一眼。
一声“姐姐”都没有叫过,每次见着我都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