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李向前欲言又止,最后叹了口气:"是站长办公室,说是想和我'谈谈'。"
杨国正一下子来了精神:"好啊!正好去问问他们这规定是怎么回事!"
"不是,老杨,你先别激动。"李向前擦了擦额头的汗,"这事背后的水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深得多。"
就在这时,杨国正的手机又响了。这次是一个陌生号码。
"请问是杨国正同志吗?"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温和的男声,"我是高铁站的王站长。听说您对我们的安检规定有些意见?"
杨国正一愣,没想到对方这么快就找上门来了。他看了眼李向前,后者朝他使了个眼色。
"是的,我确实觉得这个规定不太合理。"杨国正直来直去,有话直说。
"杨同志,我理解您的心情。"王站长的声音依然温和,"不如这样,您明天上午来我办公室坐坐?我们好好聊聊这个问题。"
挂了电话,李秀芝有些担心:"老杨,要不算了吧?人家站长都亲自打电话了。"
"算了?"杨国正冷笑一声,"这不正说明这里面有问题吗?"
李向前犹豫了一下,最后下定决心似的说:"老杨,我跟你透个底。这个王站长,来头不小。他是市里某位领导的亲戚。"
"那又怎么样?"杨国正倔脾气上来了,"就算是天王老子的亲戚,这规定不合理就是不合理!"
李向前和李秀芝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眼中的担忧。
第二天一早,杨国正就来到了高铁站。王站长的办公室在站务楼的三楼,装修得富丽堂皇,光是那张办公桌就价值不菲。
"杨同志,请坐。"王站长是个四十出头的男人,西装革履,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来,尝尝这个茶,是今年新上的西湖龙井。"
杨国正也不客气,接过茶杯抿了一口。
"杨同志,我听说您之前是县教育局的干部?"王站长笑眯眯地问。
"是啊,刚退休两年。"
"难怪,难怪。"王站长点点头,"像您这样的老同志,为民请命的精神值得敬佩。不过嘛..."他顿了顿,"有些事情,还是得讲究个方式方法。"
杨国正放下茶杯:"王站长,我就想问问,这个规定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开封的酒不能带,但是在车上又可以买?"
王站长推了推眼镜:"这个规定是上面统一要求的,主要考虑安全问题。您想啊,万一有人在开封的酒里面掺了什么不该掺的东西,那后果不堪设想啊。"
"那为什么饮料可以喝一口测试后带上车?"
"这个嘛..."王站长略显尴尬,"毕竟白酒和饮料不一样,白酒度数高..."
"那为什么火车上又可以卖酒?"杨国正步步紧逼。
王站长的脸色变了变:"杨同志,我们开诚布公地说吧。您觉得这事闹大了对谁有好处?"
"这是什么意思?"
"您也是当过领导的人,应该明白。"王站长压低声音,"这规定背后牵扯到很多利益。比如说,火车上的酒水供应,那可是几个大公司在经营。一年的营业额..."
他在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