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短篇故事 亲哥的婚事,被我搅了

  

“闺女,什么时候回家?学校放假了吧?”

看着妈妈发来的微信,我端着手机,犹豫良久才回了消息。

“三十之前回去。”

“早点回来吧,一年没回来了,妈还等着你回来过年呢!再拖几天,年货都来不及买了。”

“这都快三十了,怎么还不置办年货?该买赶紧买呀,等我回去得什么时候。”

很快妈妈的消息又回了过来,“妈等着我闺女回来给给我置办呢!我大闺女长大了,能赚钱了!”

说说笑笑的语气,后头跟了一个呲牙大笑的表情符号。

只是几个字而已,只是一个大笑的符号而已,却能叫我的情绪,瞬间跌入谷底。

我叹了口气,还是回了一条消息。

“我哥不是回去了么?怎么买年货还得等我回去?家里买年货的钱都没有了吗?”

这次妈妈没有打字,而是换成了语音。

“你这孩子咋说话呢,念这么多年书,好容易把你供出来了,能挣钱了,家里还不能沾点光了?”

我点开语音一听,明显这口气就大变样了,听得出来,生气了。不过我也真佩服她这理所当然的上位者姿态!

虽说我已经读研二了,可他们只供我到高一,从那往后我没花过家里一分钱。

可每次说起来她总是一副辛辛苦苦把我养大把我供出来的口气,可我要是跟她细细算账,她就会把十月怀胎,分娩之苦那些话加上,再把我爷爷奶奶家里穷,这些年没帮上她那些也算上,却只字不提从小也有带我六七年的事情!

永远如此,永远是她受委屈,永远是一个解不开的死循环!

不过微信里我也不想吵,就言简意赅的回了。

“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就是问问家里是不是没钱买年货?而且,我这还在读研呢,有点补助外捞也不多啊!倒是我哥上班多少年了,我还没见他给你们买过什么东西呢,更别说年货了,所以才问问。怎么一问还生气了?您老不会是像网上说的,看我快上班了,就准备开始薅闺女,贴补儿子了吧!”

我尽量用一种淡然轻松的语气回了过去,果然,这次等了一会儿的功夫,对面才又发了条语音过来。

“这个你放心,你妈可不是那些偏心眼的妈,在我和你爸这里,你们俩都是我们的宝贝。只不过你哥没你争气,上好几年班了,也没攒下钱,处个女朋友反倒跟我们要了好几回钱,给人家买东西。”

原来我哥处了女朋友,而且爸妈还给钱支援了,结果买年货却想起我这个还没出校门的闺女来了。

呵,一贯的作风!

不过,自小到大,我这对父母对我什么样,我也心里有数,想了想我就故意话里有话的回道:“行,那年货等过年回去一起去置办吧,到时候叫上我哥。”

这次妈妈没有很快回复,好半天才回过来一条,不过不是语音,而是打字,而且只有一个字,“嗯”,然后就没有了。

我放下手机下意识呼了口气出去,只觉得好像刚刚干了一场体力劳动一样。

其实也不能怪我这个反应,也不是我想和家里斤斤计较,实在是自小到大,这个家给我的体验就是这样的。

我家住在农村,父母都是寻常的农民,收入不过就是种地加上农闲的时候我爸出去打点短工。至于孩子,我家是典型的兄妹组合,我哥比我大三岁,自小在爸妈跟前长大,可是我作为老二居然被送到爷爷跟前带着。

虽然两家离得也不远,也不过二三里地的样子,可我小时候,我妈说是家里忙,照顾不过来,所以从我有记忆起,基本就是和爷爷住。

不过,别的孩子离开父母可能会想家,会闹着找妈妈,可我不会。

许是自小就和爷爷生活的缘故,我觉得有爷爷在身边就足够了,就很幸福。虽然爷爷靠着仅有的十亩地生活,钱很少,可我的要求也很低。

每次祖孙俩走上半个小时去大集,然后买几根油条,买一点散装的大饼干,或者买点儿桃或者是李子之类的应季水果,然后走走停停,一路磨磨蹭蹭的往回走,边走边背古诗,祖孙俩温馨又幸福。

哦对了,忘了说了,我在爷爷家住,我爸妈是不拿任何抚养费的,因为我妈妈说过,说我一个小孩子能吃几口东西,老爷子自己也花不了几个钱,给孙女花点不是正好。

所以,上学前班的两年,学费都是爷爷给我出的,上学要有几件好衣裳,也是爷爷带着我去大集上买的。

那时候,一个月只有一两次,我爷爷会带我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