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接过木雕,紧紧地握在手中,感受着木雕上残留的温度。她抬起头,泪眼朦胧地看着楚卫,说道:“我会等你,一直等你回来。”
分别的日子很快来临,那天,天空阴沉沉的,仿佛也在为他们的分离而悲伤。小镇的人们纷纷前来为即将远行的年轻人送行,秦梅站在人群中,紧紧地盯着楚卫,仿佛要将他的模样刻在心底。
楚卫随着队伍缓缓前行,他不时地回头望向秦梅,每一次的回望都饱含着深深的眷恋。终于,他的身影消失在远方,秦梅却依旧站在原地,久久不愿离去。
楚卫离开后,清平镇的一切仿佛都失去了色彩。秦梅每天都会去他们曾经一起去过的地方,回忆着过去的美好时光。她会坐在河边的石头上,抚摸着楚卫送的木雕,轻声诉说着自己的思念:“楚卫,你在那边过得好吗?清平镇的花开了,和我们一起看过的一样美,可没有你在身边,我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秦梅开始给楚卫写信,她把自己的生活琐事、清平镇的变化,以及对楚卫绵延不绝的思念,都倾诉在信中。“楚卫,今天我又去了我们相识的河边,河水依旧清澈,只是少了你在身边。我做了一个梦,梦里我们一起在田野里奔跑,你还记得我们曾经说过,等你回来,要一起去看遍世间美景。我一直在等你,等我们的未来。”她小心翼翼地将信折好,放入信封,仿佛将自己的一颗心也一同寄了出去。
然而,边疆的生活条件艰苦,交通和通讯都极为不便。秦梅寄出的信,往往要经过漫长的等待才能送达楚卫手中,而楚卫的回信,更是如同稀世珍宝,常常让秦梅望眼欲穿。
无数个日子里,秦梅满心期待地跑去邮局询问,一路上,她都在幻想打开信件就能看到楚卫熟悉的字迹,听到他的近况。可大多数时候,她得到的都是失望的答复。一次次从希望到绝望的落差,让她的心像被无数根针扎着,疼痛难忍。但她从来没有想过放弃等待,她坚信楚卫一定会回来,这种信念如同黑暗中的明灯,支撑着她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漫长的日夜。
在等待的日子里,秦梅开始学习绘画,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更贴近楚卫的世界。她从最基础的绘画知识学起,每天都花费大量的时间练习。一开始,她的画作充满了稚嫩和瑕疵,但她毫不气馁,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改进。每当她拿起画笔,就仿佛能感受到楚卫在身边指导她,给予她力量和勇气。
随着时间的推移,秦梅的绘画技艺逐渐提高,她开始能够用画笔描绘出清平镇的美丽风光,以及她心中对楚卫的思念。她的画作中,常常出现一个孤独的身影,站在河边,遥望着远方,那便是她对楚卫的深深思念的具象化。
与此同时,清平镇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一些年轻人受到外界的影响,开始尝试新的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有人利用清平镇优美的自然风光,开起了农家乐,吸引了不少城里的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还有人把本地的特色手工艺品进行包装,通过新兴的渠道卖到了全国各地。
秦梅也受到了这些变化的启发,她将自己的绘画作品制作成精美的明信片和画册,在小镇的集市上售卖。一开始,购买的人并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