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过激烈争执。我们已经初步确认,那名外地男子与邓立钢有一定的关联。”
“外地人?”彭兆林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他清楚地知道,邓立钢的势力并不限于雪城,他的黑手早已伸向了外地,甚至跨省。虽然这座城市的大部分人都知道邓立钢的名字,但却很少有人能真正了解他的背景。
刘杰继续道:“根据附近居民的描述,那个外地男子身形高大,常穿深色大衣,看上去有些异常。根据我们掌握的情报,他似乎与一名叫做赵军的毒贩有接触,而赵军曾是邓立钢团伙的下属,负责毒品交易。”
“赵军?”彭兆林脑海中闪过几年前的记忆,赵军是邓立钢团伙中一个有些低调的角色,但他的暴力倾向却不容小觑。“这条线索很重要,必须立即追查赵军的下落。”
刘杰点点头:“我这就安排人去查。”
彭兆林握紧了拳头,心中燃起一股决心。这不仅仅是追捕一个杀人犯,而是追踪一个巨大的犯罪网络。每一个线索都可能带来突破,而每一个突破都可能揭开更深的阴谋。他不能停下脚步,必须把邓立钢团伙彻底铲除。
2.3 追捕的开始
随着调查的深入,彭兆林和刘杰逐渐掌握了邓立钢团伙的一些活动轨迹。根据李军的社会关系,他们找到了一个新的突破口。李军曾在一年前与邓立钢团伙的几个成员有过多次接触,期间,他曾帮助团伙做过一些非法生意。更为重要的是,李军与赵军曾有过几次私下交易,而每次交易都涉及到毒品和钱款的流转。
彭兆林深知,这样的线索虽然重要,但仍然不足以锁定邓立钢的行踪。邓立钢从来不是一个容易追捕的目标,他的手段狡猾且高明,行踪诡秘,所有的案件线索都像是他精心设计的迷局。
“我们需要全力协作。”彭兆林对刘杰说道,“把所有的资源调动起来,找出赵军和邓立钢的下落。现在,关键是我们能否从这些人身上找到足够的证据,突破这个死结。”
“明白了,彭队。”刘杰点头表示同意。
就在两人准备进一步行动时,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一名年轻的警员走了进来:“彭队,赵军的线索有了进展。根据监控资料,他最后一次出现是在滦城,时间大约是两天前。”
“滦城?”彭兆林心头一震。滦城,位于雪城南部,地理位置相对偏远,但却是邓立钢团伙重要的活动范围之一。彭兆林立即意识到,这可能是邓立钢重新出手的信号。
“立即联系滦城的公安,配合调查。我们马上动身。”彭兆林果断下令。
2.4 滦城的追踪
滦城距离雪城约有五百公里,车程大约需要六个小时。尽管天气寒冷,彭兆林和刘杰依然决定亲自前往。这个决定并非突发奇想,而是基于多年来的职业经验,彭兆林深知,距离案件中心越近,他们就越能捕捉到关键线索。
一路上,彭兆林没有多说话,只是低头沉思。车窗外的雪景迅速后退,他的心中却充满了对未知的忧虑。他知道,邓立钢的团伙早已不再是单纯的黑帮,而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犯罪网络,涉及毒品、洗钱、走私等多个领域。追捕邓立钢,不仅仅是一场个人的战斗,更是与整个犯罪帝国的较量。
到达滦城后,彭兆林和刘杰立刻与当地公安取得了联系。滦城的公安局局长早已接到通知,知道彭兆林会前来支援。局长热情地接待了两人,并提供了所有能够帮助调查的资源。
经过与当地警方的沟通,彭兆林得知赵军曾在滦城的一个废弃工厂出现过,但工厂在几天前就已经被清空。更让人担心的是,赵军和邓立钢的团伙似乎早有准备,他们在滦城的痕迹
十分隐蔽,几乎没有留下任何有用的线索。
彭兆林深知,这场追捕将是一场持久战,而他们才刚刚踏上了这条艰难的道路。
第三章:2004年初,甄珍失踪
3.1 初雪,寒风中的不安
2004年的冬天,雪城的寒冷比往年更甚,寒风卷起街头的白雪,像无形的刀刃刺入肌肤,整个城市笼罩在一种沉默的压抑之中。街上的行人稀少,偶尔有几辆车经过,车轮碾压过积雪时发出沉闷的声响。
雪城公安局的气氛和外面的天气一样,严寒且沉重。彭兆林坐在办公室里,目光冷静地看着桌上的文件。此时,办公室的窗户已被积雪堵住,他的视线只能穿越一片模糊的白色,仿佛置身于一个被遗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