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闺秀们虽不愿委身下行,但也不对之嗤之以鼻。甚至每逢佳节还要偷偷去看上那么一两场,以作娱乐。
宁娘便是这大家闺秀的其中之一。那年宁娘十三,正是花好月圆的豆蔻年华。今夜正值元宵佳夜,宁娘甩掉陪同的家丁,偷偷跑去这瑶城最繁华的中心地带,去逛那金碧辉煌。灯火阑珊。
可道是“云鬓团扇半遮面,釵摇陆离步生莲,灯宵朦胧鱼龙舞,应是佳人流离(琉璃)看。”正闲庭信步赏赏灯,却闻仙音袅袅,唱的正是那曲儿《胭脂泪》(这首戏曲为原创,借鉴了李煜的相见欢。作者已去世千年以上,为公办诗词合法引用,已标明出处。)
“日暮色衰,思洄游之为殇,倾城红颜不过那粉红骷髅。~~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道是人间好景,无人诉。自古红颜多薄命,那百宝箱早已沉了湖~~~”
宁娘就此止步,听着痴痴笑了,粉黛低顺,那琉璃瞳中似有清泉涌出,不知怎么的便顺着那咿呀声中走去,带宁娘回过神来,正处于仙乐阁看台之下。
台上一人凤冠霞披,假作神仙妃子;台下一人襦裙团扇,眼波流转嗔痴。台上人回首掩面,注意到万绿丛中一点红(这里指的是很多男人中有一个小女孩),便顺眉开颜,宁娘瞬时感召,此生别无他求,仅如此即可。
后人曾提笔写道“红妆饰,凤霞冠,宁此一见误终身,琉璃貌,磐石心,骷髅不过粉红,胭脂不如红骨。”
同年同日不同时,因旨走进了花满楼。正值元宵夜,花客众多,富贵锦絮中素灰乍眼,妈妈眼尖,向身后的人,低语几声,因旨就被引进了后房,不用说明来意,每年都有几个这样如因旨般的清贫女子进入花满楼的,像他这样的女子,有可能是走投无路,也有可能是为了出名,甚至有的是怀揣梦想来到这里。想在这瑶城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