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在遥远的东洲,有一个被称为蓬莱国的领域,其最东端有一座名为东胜的神秘山脉。山中植物坚硬如铁,瘴气弥漫,即使是众仙也对这里避之唯恐不及。然而,自然选择了这片土地作为生命的栖息地,没有任何仙者敢于质疑。
传说这是天意慈悲的体现,给予那些含冤的灵魂一个转世的机会,将他们引渡到这座山中。那些心怀深深冤念的灵魂,化作锋利的刀刃,从泥土中显现,因而得名“刃墓”。还有那种名为红钢果的果实,生长在坚硬的荆棘中,熊熊如火。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神秘生物和古老的泉水,形态各异,数不胜数。
大罗金仙们为了追求更高的境界,常常会来到这里。他们消除刃墓的凶煞之气,寻找无上的名刀;他们拨开如同铁一般坚硬的棘刺,寻求修道的成果。吞下红钢果,化解冤气,积累功德,福泽千山,斩妖除魔,净化世界。
这样的循环往复,不知始于何时,也不知将终于何处。仙界默认了这一神秘之地,成为众多尊者的修炼之所,已然成为常态。
然而,有一天,天空晴朗无云,唯独东胜山却乌云密布,雷霆万钧,血雨腥风。一个不明形态的仙鬼之物,从东方飞来,腾空而去,山中的仙者们纷纷仰视。与此同时,佛山的仙莲开始枯萎。
此物降临东胜,高声宣称:生为含冤之种,死为游荡之鬼。即便进入仙界,也不过是他人腹中之食,被人驱使。它质疑道,你们是否心怀怨怒?
于是,山中万物仿佛陷入梦境,久久不能平静。红钢果燃烧着铁棘,流淌四溢,一片血红。
那物又宣称:“用尽我全身之力,能否率领众鬼反抗天命?若有可能,我愿为你们开凿通向天庭之路,等待真正的仙人清净恶业,超度冤魂。”
瞬间,雷电交加,仿佛有所呼应,铁器撞击,山鸣谷应,无数刀刃飞舞,刃墓为之空。熔岩喷发,所经之地无不化为火海。
这是蓬莱国的一场大灾难,也是鬼国诞生的序幕。在蓬莱国的普渡山上,道坛之前。
执剑人默默不语,坐着感悟着微小的差别。
天尊的法相庄严,众仙被云霞笼罩,乐声飘逸,香气袭人。
尽管位列仙班,却因一丝之差,执剑人突然开口:
“弟子不解天道的轮回,愿师尊解惑指路。”
天尊缓缓说道:
“事物到达极点就会反转,兴衰是常态,这就是轮回。”
执剑人继续问道:
“世间生灵,生命短暂如电光石火,对于浩瀚的宇宙只是瞬息之间。当处于顶峰时感知兴旺,面临衰落时心生悲伤,却从未见过全貌。有的恶贯满盈,至死不悟;有的忠贞不渝,以身殉道;有的为他人之喜而悲,寄托于形骸;有的身不由己,空悲秋凉。凡人种种,都在轮回之中,无法自拔,这难道是天道的本意吗?”
天尊旁边的一位佛祖微微睁开双眼,淡然说道: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当如此看待。心念动则境界动,心念空则境界空。一心追求菩提,法则自然显现。”
“若真如此,岂不是随心所欲,何来兴衰?又何需轮回?”
执剑人困惑不解。
忘忧道人接着说:
“世间的执着无边无际,因此生命有限,而苦难无边。执剑人既然悲悯迷失之人,便应放下执着,这也是天尊赐名的真义。”
于是,众仙高唱法音,慈悲之光普照。
而执剑人独自在坛前失意,形同枯木,无法绽放。
因此,天尊下令:“散仙执剑人,因暂未通晓智慧,未能彻悟道法,特许其在普渡山上闭关,参悟禅机,期限为百年。”
第二章
话说散仙空空道人,终年安居道场,耽于闲逸,竟一日兴起,意欲周游普渡,顺道拜访东洲诸多仙人。岂料途中嬉戏,延误了时日,错过了万仙盛事。
他暗自推算,料想故友执剑人已渡劫功成,当晋身仙班。执剑人向来自诩勤修,定然沉迷于道论,不舍昼夜。即便晚到,也应能一会,于是空空道人不急不缓,悠然东行。
恍惚间,已达普渡山麓。因道行不足,未与守山神通气,便陷入云雾之中。费尽周折,终寻得一线小径,不疑有他,迈步而入。
沿途林深叶茂,白猿戏泉,蝶舞蜂歌,景色宜人。行不多时,忽见藤蔓纠缠,一黑石状似巨砣,横卧期间。石上,执剑人端坐,似未解脱执念。
空空道人惊问:“公何至于此?是否忘却尘外之事?”
执剑人缓缓睁眼,起身不得,答曰:“道法浅薄,未证正果,受师尊点化,在此参悟。”
“此话怎讲?”空空道人追问。
执剑人便将万仙会上的经历,一一道来……
“唉,公何其固执?轮回之事,自有天庭安排,各有定数。纵有疑惑,他日位列仙班,自有辩解之时。何必因小失大,执着于此,忘却本名?”
执剑人摇头:“心念难定,岂关安排。”
空空道人与执剑人交好,不拘小节,盘坐一旁,叹息再三,言犹未尽。良久,方才开口:
“我本山中野鹿,公似坚石。幸得古刹为邻,听经千年,方得人形。又经万载,终成散仙。有一言,虽逆耳,但出自肺腑,愿公三思。”
执剑人曰:“愿闻其详。”
空空道人抚膝而言:
“天道虽仁,万物得以修行。然而大道至简,非我等所能妄议。
轩辕黄帝乘龙升天,群臣追随,龙须尚能遗世独立,享誉千年。一根龙须,已超我辈,何况声名显赫,传颂不绝。
公在天尊之列,尚不及一兽之须,岂敢在众仙前,强辩道理?此乃石性难移,恨不能与公同赴大会,以文会友。”
执剑人大笑:“诚如所言,遗憾不能。”
二仙畅谈许久,空空道人欲访他处,执剑人却婉拒,不便强求,遂告别好友,下山而去。
未料仙山之中,万物有灵。岩下绛珠仙草,已将二仙之言,铭记于心。空空道人在外奔波,求解困境。而执剑人闭关山中,终年累月,未能顿悟,日日愁云密布,不知所终。
执剑人沉吟:
“前世业障,今生偿还。今生之苦,来生之善。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