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几声清脆的鸟鸣打破清晨的宁静,赵家沟是人们还沉浸在一片喜悦中,在这山洼里,常年四季与外界隔离,雄伟的大山阻挡了人们的欲望。这里始终保持着千百年来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慢节奏生活。说起赵家沟,这里不过是几座大山间的一个岔路口,在岔路口旁几户稀稀疏疏的小瓦房顺着弯曲的小道凌乱地排列着。
赵家沟今天发生了一件喜事,三十多岁的赵栋梁结婚了,赵栋梁是家里的独子,一个妹妹几年前跟着一个收山货的货郎跑了。六十多岁的母亲承受不了失去女儿的痛苦,每天早晨早早地站在村头那个小土堆上沿着山路眺望。年尾看到年头,年头盼到年尾,日出守到日落,日落等到日出。眼泪哭干了,还有嚎声,嗓子哑了还有那断断续续的呜咽声。有一天,赵栋梁的母亲深陷的眼睛失去了光泽,从此她生活在一片模糊之中。赵栋梁的父亲却常常在一个人坐在被烟火熏黑的木门旁抽着旱烟,一袋接着一袋,那咳嗽声一声接着一声,直到他直不起腰来。
赵栋梁守着二老艰难地生活着,在赵家沟这个偏僻的小山村,本来就男多女少。家徒四壁的赵栋梁,再加上两位需要照顾的老人,更加让他不再有成家的念想, 试想哪家姑娘愿意嫁到这个吃了上顿想着下顿的家呢?
赵栋梁整日在地里劳作着,随着时光的流逝,赵家沟的年轻人大部分都外出打工,村里人丁凋谢的颓废景象逐渐显现出来。赵家沟也像很多山村一样,成了空心村。赵栋梁很多次打算跟着同村人出去打工,但是看着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和整日默默不语的父亲,心里又有些放不下,只好每日在地里劳作着。
天不绝人路,在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隔壁村在名嘴媒婆来到赵家,说是他家有一个亲戚的女儿,从外面打工回来。进门就眯着眼四处打量着,赵家现在的状况一目了然,在这个‘丢个石头打四角’的家里看不出一丁点儿值钱的东西。加上常年烧柴火,墙壁和用树枝编成的楼板都是一片漆黑。看得赵栋梁有些不好意思,他低着头小声说道:“四孃,家里也没有什么。”说着把一杯热茶递在媒婆手里。媒婆细细地品了一口茶,喜笑颜开地说道:“栋梁越长越壮实了啊!”赵栋梁低着头没有说话。媒婆抬头看了看楼板,接着说:“记得栋梁也有二十多岁了吧!”赵栋梁抬头看看媒婆,脸上露出羞愧的表情,小声说道:“今年三十一了。”媒婆收起笑容说道:“有没有找到媳妇了呢?”赵栋梁脸上绷得紧紧的,说道:“还没有呢!像我们这样的家庭谁会看得上呢!”媒婆严肃地说:“哪里哪里。现在看得是人,不是看家境。”赵栋梁面无表情地说:“话是这么说的,但谁愿意跟着我受这个苦呢!”媒婆看着坐在赵栋梁身后的母亲,又看看赵栋梁,说道:“万一有呢!”赵栋梁的母亲边砍柴边笑着说道:“他四孃,要是有么!那就要感谢你了。”媒婆说道:“哎,说哪里的话,老姐姐,说起来我们还是一家人呢!”赵栋梁的母亲头也不回地砍着柴,没有接话,只是轻轻摇摇着头,她的眼睛不好,要在天黑前把柴砍完,到天黑就什么也看不见了。媒婆脸上有些挂不住,但是对于以说媒为生的她来说,这并不会让她感到尴尬,她轻轻抿了一口茶,收起笑容,严肃地说道:“唉,我说老姐姐,你就停下吧!我说正事呢!.......”“我娘家房背后,有一个姑娘前些年出门打工,前几天回来。就是被人拐卖过。不知道梁栋这孩子有没有意向。”赵母眯起眼仔细看着媒婆的脸,好一会儿,确认她不是说笑。脸上的愁纹慢慢舒展开来,拖着沙哑的声音疑惑地小声说道:“真的吗?她能看上我们梁栋?她能吃的了苦?”一连串的问号问得媒婆无从回答。赵栋梁提起那把堆满灰尘的热水壶给媒婆添了些水,媒婆和颜悦色地说道:“老姐姐,我说道是真的,这姑娘长得水灵俊俏的,就是听说在外面生了点小疾病,现在想回家嫁人过日子。”赵母脸上露出难为的笑容,小鸡啄米般地不停点着头。“那就定咯!”“哎.....哎........哎......”“等消息吧!哈哈哈哈哈......”媒婆头也不回地笑着跨出门槛向大路走去。
按照赵家沟的规矩,凡是说媒娶亲的,男方都要准备三条烟三瓶酒去谢媒人,还要准备一块肉,一份绿豆糕,以及其他一些说媒的物件。赵母翻开枕头,在那漆黑的柜子里拿出一沓皱巴巴的零钱让儿子去赶集,买一些所用的物品和衣物。相亲嘛,总要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人靠衣装,马靠鞍,总得给人家留下个好印象吧。今天是老赵家几年来最高兴的时刻了。
暮春的赵家沟,寒意还没有褪去,天有些凉。赵栋梁早早起床,身上披着一件洗的发白的夹克打着一个小小的补丁,他把火烧的旺旺的,他要赶在帮忙的人来之前给大家烧好一壶开水。给乡邻们沏上一壶热茶。他越想越开心,都三十多岁了,家里穷得顿顿都是洋芋,居然还能娶得上媳妇,想想就开心得走路都不知迈那条腿了。想着想着,他慢慢地笑了起来。他觉得身上有使不完的劲,火烧起来了,烧水壶也慢慢地吐着气泡,挣扎着要把壶盖顶开。赵栋梁用撮箕端来一些石块,等会儿垒灶要用。也不知帮忙的人还需要什么呢!赵栋梁抓着后脑勺想着,想来想去,竟然想到新娘子那美貌的笑容。赵栋梁边想边唱起了“最浪漫的事”。
“哟,栋梁,看你高兴的样子。”一个四十岁的妇女笑着说道,“要娶媳妇了,心情就是不一样啊!栋梁,看你高兴的。”“哎,三嫂,你来啦!快家里坐。”赵栋梁腼腆地说道。“三嫂用心了。”“栋梁啊!娶媳妇了,以后的生活就有奔头了啊!明年生个胖小子,一家人就有希望了。”赵栋梁低着头,红着脸担起水桶去挑水了。
赵家沟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叫做:正月嫉头,腊月忌尾。每逢正月或者腊月办事,特别是红白喜事,都要给来帮忙的邻居一个红包,红包多少无所谓,但是一定要有。赵栋梁的母亲把平时积攒下的一块、五角、一角、两角的零钱用红纸裁剪成红包包好,给每个前来帮忙的邻居一个。一般红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