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子
初秋的清晨,清溪镇被一层薄雾笼罩着。昨晚下了一场小雨,街道两旁的树叶被打湿后闪着油亮的光泽。几片枯黄的树叶被风卷到我的脚边,我停下脚步,看了几秒,然后弯腰捡起一片,指尖触到叶面上的水滴。无声地叹了口气,我把叶子随手扔在一旁,推开了书店的木门。
我的书店叫“秋水书屋”,名字是我随手起的——一个旧式词牌名,听着文雅,其实是想图个清净。店不大,几排书架、一张旧木桌,角落里还搁着一台早就过时的电视机。每次看见它,我都会想起那些年盯着监控画面、守在警局里等破案消息的日子,但那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现在,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书店老板,过着再平淡不过的生活。
可老实说,我并不讨厌这种生活。
第一章:小镇日常
我很清楚镇上的人对我是怎么看的:一个外地人,几年前突然搬来,带着点南方口音,平时又总是独来独往。他们不知道我的过去,也没兴趣去打听。反正书店里卖的是他们用不上的“闲书”,除了几个老先生偶尔来翻翻旧文学,年轻人几乎不踏足这里。
每天早上,我会准时打开书店的门,泡上一壶清茶,挑一本杂志坐下来读。偶尔有人进来买书,我也只是点点头,刷卡找钱,然后继续低头看书。清溪镇安静得像一口古井,没什么大事发生,我也乐得清闲。
这天,我刚翻到《文艺复兴文学小辑》的中间部分,老刘从门口探头进来。他是镇上的片警,五十多岁,身材有点发福,表情总是带着点散漫的友好。说来也奇怪,他好像挺喜欢跟我聊天。
“哟,老赵,又看你的老古董了?”老刘一边摘下帽子,一边笑着打趣我。
我放下书,冲他笑笑:“文学算不上古董,倒是你,刘哥,一大早就跑来了?”
他抖了抖帽子上的水珠,坐在我对面的长椅上,摆出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别提了,这几天心烦得很。”
“什么事?”我随口问了一句。
“镇上那家新开的旅馆知道吧?前几天,有个叫李晓彤的服务员突然失踪了。”他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
“失踪?”我皱了皱眉,“有线索吗?”
“找了一圈,没有。她平时也不怎么跟人来往,我们连她最后一次出现的确切时间都说不清。”他摇了摇头,“清溪这地方太平惯了,真出点事,谁也没经验。”
我没再问下去,只是点了点头,目送老刘离开后,把书合上,盯着桌面发了会儿呆。直觉告诉我,这件事不会就这么简单地结束。
第二章:带血的衣物
老刘走了之后,我本以为这事跟我没关系,打算继续守着我的小书店平静度日。但人心终究是难以完全平静的。尤其是当你从前的生活和这些失踪、犯罪的词汇有关时,那些旧有的敏感会像被风拂过的草原一样,忍不住层层涌动。
那天早上,我照旧在书店里翻阅杂志,随手泡了一壶铁观音。晨光从木质窗框漏进来,带着秋日的微凉。午后时分,书店外巷子里的垃圾桶被环卫工人拖走了。我端着茶杯,靠在门口的椅子上晒太阳,隐约听见巷口有两人小声交谈。他们的声音有些急促,似乎在争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