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我在1983年10月15日给他的信里写道:“心里有个愿望,就是把我们的故事写出来,不过现在也许太早……”时光流转,这个念头始终在我心里,只是那些往事已日渐模糊,而我一直不知如何下笔,直到40年后(2023年)的一天我收到了一个沉甸甸的小箱子。
小心翼翼地打开箱子,一股熟悉的“烟草香”悄然弥漫开来,那是他特有的气息。映入眼帘的是满满一箱信件,那是我们相恋的7年里,我写给他的200余封情书,还有一些照片、景点门票、车票等等,几乎每一张记录我们过往的纸片都保留着。经过岁月洗礼的信纸已微微泛黄,有的有修补过的痕迹。信封的款式各异,上面的地址几经变换,邮戳已模糊不清,幸好他在所有信封上都细心地标注了收信日期。
看着这些信件,我脑中突然灵光一闪,这不就是最好的写作素材吗?在此,我要深深感谢他,感谢他将这些信件珍藏了40年之久,才让我有机会写成这本《时光里的情笺》。
本书精选了作者写给初恋情人的66封情书,时间跨度自1981年9月,至1988年1月,书中保留了原始信件中的大部分内容,不仅记录了曲折的情感和心路历程,以及作者在大学和研究生阶段的生活点滴,更有对青春、爱情、友谊、理想及生命意义的感悟。愿每一位读者,都能从这些平凡而真实的文字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共鸣与感动。
目 录
卷1:1981年——1983年
1. 步入大学
2. “胖”若两人
3. 愿友谊长存
4. 打靶归来
5. “二好”学生
6. 警校梦圆
7. 舍友
8. 南迁
9. 煎熬
10. 无奈的选择
11.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
12. 理想
13. 与你擦肩而过
14. 诺言
15. 知音难觅
16. 严冬已至
17. 预感
卷2:1984年——1885年
18. 冷清的春节
19. 重逢
20. 珍重,再见
21. 难题
22. 人生的选择
23. 不愿醒来的梦
24. 医院实习
25. “鸡毛信”
26. 成为更好的人
27. 人生难得醉一回
28. 爱情的模样
29. 新目标
30. 日常
卷3:1986年——1988年
31. 思念一座城
32. 新年哭了一场
33. 只有爱和死能改变一切
34. 练手
35. 会后悔吗?
36. 乌龙事件
37. 柳暗花明
38. 用心良苦
39. 大意失荆州
40. 全家总动员
41. 见字如面
42. 缘分
43. 脚伤
44. 傻话
45. 生命脆弱又顽强
46. 第一次写诗
47. “冷血动物”
48. 走过的路皆是风景
49. 给你点笑料
50. 无法通信的25天
51. 君子协定
52. 思念是个不会醒的梦
53. 最怕你流泪
54. 牛郎与织女
55. 龙虎斗?
56. 过客
57. 被你治愈
58. 望郎归
59. 生日
60. 有情饮水饱
61. 找不到你家门
62. 一厢情愿
63. 第一次上讲台
64. 月圆人难团圆
65. 年底焦虑症
66. 没有我的岁月里,你要保重你自己
卷1:1981年— 1983年
1. 步入大学
我于6日顺利到达南京,请放心。
尽管这是我第一次离家独自远行,但意外地,我没有感到丝毫胆怯,唯有对新生活的无限向往,似脱笼之鸟,畅快地呼吸着自由的新鲜空气。我一个人拎着父亲留苏时用过的笨重箱子,一路辗转抵达学校。由于还未到报到的时间,校园寂静无人,宿舍里也只有我一个人。饭堂还没开,方便面就成了我的主食,“华丰”鸡汤蘑菇面的味道,恐怕会让我铭记一生,却再也不想回味。
选择来南京就读,是因为我妈妈对南京情有独钟,这份喜爱也自然而然地影响了我。南京,作为六朝古都,不仅是中国南方历史上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更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名城。一来到这儿,我就迫不及待地奔赴南京长江大桥,亲眼目睹了课本中描述的壮丽景致,更加激发了我对这座城市的好奇与热爱。
我们一入学就进行了军训,接着是入学教育,后天就将正式开始上课了。学校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纪律严明,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模式,具体要求有:叠被子(但无须像部队那样折成标准的方块状),每晚十点准时熄灯等,辅导员会不定期巡查监督。
同学来自五湖四海,见面的第一句话通常是问“你是哪里人?”听说我来自内蒙古,他们总是好奇地问:“你住蒙古包吗?”“你会骑马吗?”同样,我对他们的家乡也了解甚少,甚至有些地名之前都没听说过,希望以后能慢慢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