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眼色。
刘山机灵得很,转身就朝车子后座走去,不一会儿,捧出一瓶他珍藏多年的好酒,恭恭敬敬地搁在老人面前。
老人瞧见这酒,眼中闪过一丝光亮,轻声笑了起来,抬手捋了捋胡须,说道:“哈哈哈哈,你们这几个小鬼,还真是不死心,当真这么想知道?”
“是啊是啊!”胖子急得脖子都红了,抢着应道。
“行吧,那老夫今日就给你们讲讲我的来历。”老人微微点头,算是应下了。
我们仨一听,顿时来了精神,手脚麻利地找来几个杯子,小心翼翼地给老人斟上酒,随后围坐一圈,满心期待地听老人讲述那段尘封的过往。
老人轻轻抿了一口酒,缓缓开了口……
原来,老人姓郭,至于全名,他没多提,只说是黔西南那块儿的人。
老人顿了顿,脸上忽然浮现出一抹孩子气的笑容,说道:“我这人啊,没啥别的嗜好,就好一口炸洋芋,那滋味,啧,想起来就美。”
一听这话,我们仨都愣住了,面面相觑,哭笑不得。
没成想,这节骨眼上,老人竟跟我们提起了吃的,还扬言不给弄一碗,这故事就不讲了。
无奈之下,我们只得赶紧跑出去,寻了家店,给他打包了一碗炸洋芋回来。
老人接过洋芋,美滋滋地尝了一口,这才心满意足地接着讲起来。
咱们都知道,黔西南那地界,山多,路不好走,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到处是绵延不绝的大山。
要想富,先修路,这话一点儿不假。
有一回,郭老爷子的父亲,接了个修路的重任,带着一大帮人就奔赴工地了。
到了地儿,望着那硬得像铁疙瘩似的山体,郭父的徒弟愁眉苦脸地嘟囔道:“师父,这可咋整啊,拿锤子敲都敲不出个印儿来。”
郭父一听,抬手就在徒弟脑袋上敲了一记,笑骂道:“你这傻小子,用炸药啊!”
徒弟被这么一点拨,顿时恍然大悟,一拍脑袋,乐呵道:“哦哦哦,对哈,师父,瞧我这榆木疙瘩脑袋。”
说着,徒弟麻溜地跑去拿炸药。这一去一回,就出了岔子。
也不知是赶巧还是咋的,徒弟突然内急,憋得满脸通红,四下瞅了瞅,顺手就把炸药递给了旁边一个人。
那人是从川渝那边过来走亲戚的,瞧着就有点憨傻,对摆弄炸药这事儿一窍不通,郭父的徒弟呢,也是个马大哈,压根没意识到这事儿的危险性。
炸药安置妥当,随着一声巨响,地动山摇。
可谁能料到,那个帮忙拿炸药的外乡人,懵懵懂懂的,压根没跑远,瞬间就被爆炸的气浪吞没,当场被炸得血肉模糊,丢了性命。
郭父和徒弟心急如焚地朝着爆破点奔去,满心期待着能看到一条被炸通的道路,结果映入眼帘的,却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场景——满地都是碎肉块,鲜血溅得到处都是,内脏散落一地,那刺鼻的血腥味熏得人直作呕,当场就有人忍不住弯腰狂吐起来。
当时正值抗战时期,局势动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