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3万块没了?
秦严放下电话,匆匆赶回家。
一、秦严又一次落选。
秦严,24岁,财经大学毕业,在当地的一个小街道做科员。科员,在小老百姓眼里多少算个官了。为此家里人很是自豪,聊起来就是我们严严在哪工作。
不过,近几年,亲戚听秦大娘反复说,孙女严严怎么怎么优秀。有人笑笑,有人则会反击一下,一个小小科员,一做就是5年了,有什么好。戳心的人多了,秦大娘这心里也不舒服。
听严严说,单位过几天要大选,有人又可以晋升了。琢磨着怎样助孙女一把。自己一个老实吧唧的农民,儿子和儿媳也是普通打工的,在政府部门都说不上话。
前天,去丽华超市买菜。遇到同幢楼的郑老夫妇,都是退休教师,每月两人的退休金都是上万元,这日子过得就是舒坦,每天晨练后去丽华超市。说是超市,实际上跟菜市场差不多。有鱼有肉有蔬菜。
秦大娘遇见了,打了个招呼。
郑老妻子热情回应,挽上秦大娘,拉着她到货架边上。
“元音寺晓得没?我上月去祈福,真是灵啊,孙子考上重点大学了。在......”
郑老妻子滔滔不绝,后面说什么秦大娘不记得了。就是元音寺佛主灵验,有求必应听进去了。
说是要用上好的贡品,贡品越值钱越有效。
买什么贡品呢?
水果饼干都太俗气了,也不值钱。
上好的烟酒?
秦大娘琢磨了几天,没有定下来。
3天后,秦严像泄了气的球摊在沙发上,晚饭也是随口吧几下。
饭后,秦大娘跟孙女开始谈心。
说起来,孙女可是她带大的。孙女不开心,她就跟着不开心。
原来又是落选了。
秦大娘后悔没有及时去祈福。
孙女工作原地踏步,对象也没。
秦大娘比儿子儿媳更心急。
既然明面上的路走不通,那就暗地里帮孙女。
老头子很早走了,儿子儿媳不信这些。也没必要跟他们说,说了反而多事。
秦大娘打定主意,悄悄去向郑老妻子取经。
郑老妻子热情接待了。
有人愿意听她炫耀功劳,她是乐意之至的。或者还能帮上,给小辈积点功德。
郑老妻子还悄悄跟秦大娘说,你知道我的贡品是啥?
秦大娘凑近耳朵。
郑老看妻子说得眉飞色舞的,也不插嘴。
人老了,有人陪着聊聊本身就是一种快乐。
孩子们都忙。
二老大眼瞪小眼的,也真是话少。
秦大娘在郑老家收获满满,开心地回去准备了。
二、寺庙祈福
秦严依据上下班,失落的情绪没几天就调整好了。
这天,秦大娘早早起来,手上挎着包出门了。
秦严父母也没在意,老人每天都会出门买菜,就是今天早了点,也正常。
秦大娘上了公交,两手紧紧抓着包袱。公交车司机还看了一眼。
有什么宝贝值得抱得这么紧。
秦大娘到站下车,匆匆走路。
这条是去寺庙的山路,有1公里多,幸好是盘山而上的S型公路,至少比陡峭的原小道山路好走。说实在的,对她的脚力来说,还是很累的。
但今天,秦大娘不想坐人力车拉上去。还是自己走上去好。这样也虔诚。
山路弯来弯去的,走了一个多小时。总算看到寺庙大门了。天色还早,只是蒙蒙亮。
元音寺。
金字招牌在朝霞映照下闪闪发光。
到了。
秦大娘两腿一软,一屁股坐在大门台阶上。
出来一个小和尚,客气地询问。
听说是来祈福的。
小和尚扶起秦大娘,把她安置在边上的接待室,奉上香茶。
秦大娘心头一热,这寺庙就是不一样。待客都这么热情。
歇息够了。
秦大娘让小和尚引导,去大殿上香。
秦大娘点燃香,跟佛主表明心意,求佛主保佑,让孙女仕途一帆风顺,节节高。
说着,解开包袱。
又解开包裹在外的红纸。
三刀整体的红色人民币出现在供桌上。
小和尚瞄了一眼,出去了。
秦大娘四下一看,还真是好时候,一个人都没有。
开始双手合拢,祈求菩萨保佑。
还念上几句“阿弥陀佛。”
想着越是心诚越是灵验。
低头念了上百遍经了。
秦大娘感觉脖子有点酸,抬头转动一下。
这下傻眼了。
供桌上了三刀人民币没了?
秦大娘揉揉眼睛,是真的。
供桌上空空如也。
没人进来啊。
秦大娘惊慌地站起来。
与推门进来的小和尚撞了个满怀。
“师傅,看到有人进来过吗?我包里的钱丢了。”
听说老太太丢了钱,小和尚急急跑去像主持和尚禀报。
“施主,莫急。这大清早的,施主您是唯一进殿的,没有其他人进来过。会不会哪里掉了?”
小和尚帮着四下查找,一无所获。
秦大娘慌了,急急拨通儿子电话。
“报警,娘,别急,我马上报警。”
儿子秦松还在工地上干活,老娘的这通电话让他分了神。
手上搬的一叠砖头倾斜。
咚!
工头回头看到秦松跳起脚,过来查看。
就是砸点皮肉开,还好。
秦松拐着腿请假。
包工头还叽里呱啦得说了一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