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天起,我不再是那个被称为“二丫”的女孩,而是即将闪耀在屏幕上的大女主。
李明离开咖啡馆后的几天里,表面上一切似乎都平静如常。剧组内部的运作依旧有条不紊,外界看来没有任何异常。然而,我却开始察觉到一些微妙的变化。
首先,是李明居然来到了片场,他代表主要投资方,高调宣布了追加投资的消息。
他站在片场中央,笑容满面地对所有工作人员说:“公司看到了这部戏的巨大潜力,决定追加投资,不仅要增加集数,还要进一步丰满故事情节。”此言一出,整个剧组沸腾了。大家对未来的拍摄充满了期待,士气大增。
紧接着,李明开始频繁出现在剧本讨论会上,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他建议添加新的剧情线,引入更多复杂的角色关系,甚至亲自参与修改剧本。表面上看,他的举动是为了提升作品质量,让故事更加引人入胜。每次开会时,他总是带着厚厚的笔记本来,详细记录每一个细节,并与编剧们深入探讨每个情节的可能性。
不仅如此,他还带来了几位所谓的“专家”加入团队,声称这些人将帮助提高制作水平。他们带来了全新的拍摄设备和技术理念,承诺为观众呈现一场视觉盛宴。面对如此大规模的投入和改进,所有人都感到兴奋不已,仿佛胜利在望。
但只有我知道,这一切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目的。李明的行为看似是对剧组好,实际上却是在精心策划一场搅局行动。随着新元素不断涌入,原本紧凑有序的剧本变得越来越复杂,拍摄计划也被打乱。原本已经定下的场景需要重新布置,演员们的台词也因为频繁改动而难以记忆。最重要的是,导演的创作意图逐渐被稀释,失去了原有的风格和特色。
一天晚上,在一次深夜加班后,我终于忍不住找了一位资深同事倾诉我的担忧。这位老前辈在影视圈摸爬滚打了多年,经验丰富且眼光独到。听完我的叙述后,他沉思片刻,然后缓缓说道:“小林啊,你说得没错。这看起来像是好事,但实际上可能隐藏着更大的危机。有时候,过多的干预反而会破坏整体的和谐。”
与此同时,他也逐渐掌握了更多的决策权,使得原班底的声音越来越微弱。我感到局势变得异常严峻,但在这关键时刻,我想到了一个人——这部戏的男主角,苏泽宇。他是我踏入这个剧组的引路人,当初正是他带我走进了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世界。我和苏泽宇之间不仅有着深厚的信任,更重要的是,我知道这部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