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短篇故事 拒赔?!我有枪你怕了吗?

  

从车里强行拖了出来,扔到面包车里。

“走!”随着那个黑衣人的一声低吼,整支小队立刻快速撤离。后方持枪的警员试图追击,却在烟雾和闪光弹的干扰下视线受阻。就这样,这场在雨雾中展开的劫囚行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警方损失惨重,却没能拦截成功。

在郊外的一处废弃仓库里,周启航的手铐和脚镣被迅速拆除。大口呼吸到自由空气的那一瞬间,他有些恍惚:自己居然真的被人从重兵押送中救了出来。这时,一个全身黑衣、面戴口罩的人缓缓走进仓库,摘下面罩——那是一个面容清冷、眼神锋利的女子。正是秦霜。

“你就是周启航?”她开门见山,声音里带着一股淡淡的疏离。

“对。”周启航捂着还隐隐作痛的肩膀,仔细打量着面前人,“你就是……秦霜?”

秦霜没有回应,只是点了点头。她转身交代手下:“准备两辆干净的车,一辆原路返回,一辆带他离开。”

“我要先去一个安全的地方,然后我们再谈后面的事。”秦霜看向周启航,“至于你,先处理下身上这些伤口。我收了你的钱,就会把你送到一个警方找不到的所在。但我警告你,如果你想把我当枪使,我可没那么好糊弄。”

“我没想糊弄任何人。”周启航擦了擦唇角的血迹,语气里带着一丝疲倦,却透着坚定,“我只是想让更多人看到真相。”

劫囚的事件在全国范围内引爆了新的舆论浪潮:一个当众枪杀保险巨头的富二代,居然还能在重重看守之下被人劫走!再加上此前就沸沸扬扬的舆论,这下媒体更加狂热地追踪报道,怀疑其中必有“惊天内幕”。

警方方面,同样面临巨大的压力。一来,周启航是重犯;二来,这次劫囚行动手段专业,让人疑惑是否涉及国外恐怖组织或更深层次的利益链。

作为本市警方副局长的刘峰,正是负责整个抓捕行动的关键人物。消息传来时,他正在局里参加一次关于保险行业纠纷的会议,旋即就拍案而起,火速赶往现场。

雨中,刘峰看着满地狼藉的现场,残留的烟雾弹壳、破碎的车窗玻璃,宛如一场战斗洗礼的痕迹。他面色铁青,心里那股愤怒与不解几乎同时涌现。作为一名坚信法律与秩序的人,他最无法容忍的,就是有人试图公然挑战规则。

“周家有人协助吗?”刘峰严厉地询问下属。

“看不出直接联系,周家的律师团队这几天都忙着应对司法程序,似乎并未暗中勾结。”有人回答。

“那就是外部雇佣的高手。”刘峰暗自思索,“难道周启航事先就已经预谋好要越狱?”

他开始通过各种侦查手段,排查可疑车辆,走访周边监控,试图追查黑衣人的去向。与此同时,他还派出情报员去接触黑市圈子,试图找出是谁策划了这一行动。然而,“秦霜”两个字对警方而言,仅仅是传说和代号。他们能搜集到的线索很少,仿佛对方处处留白,不给任何可追查的痕迹。

被成功营救后,周启航暂时处在秦霜安排的一处临时安全屋里。这是一座位于城市边缘、被废弃的工厂改造的小型公寓,平日几乎无人问津。秦霜手下的成员三三两两地把守在楼道口,一旦风声不对,就能立刻撤离。

短短数日之内,警方已经通过监控和缜密调查,追查到几处可疑地点,试图围捕。但秦霜素来谨慎,多处落脚点只是“烟幕弹”,当警方赶到时,人早已无踪。几次遭遇战都在高速路边或城市老旧区的夜色里展开,双方都打得凶险:警方那边虽然人数众多、装备精良,但秦霜的人也不是等闲之辈,行动神出鬼没且协同配合紧密。

在这些逃亡与追捕的过程中,周启航逐渐发现,秦霜冷静的外表下,似乎也隐藏着一些难以言说的心事。她不怎么谈自己的过去,也不关心所谓社会正义,只在乎任务。但每当他提到保险行业的黑幕、提到沈雨的悲剧、提到那些无助的家庭,秦霜虽然表情冷淡,却偶尔会露出一瞬间的神色波动。

“你有没有想过,你这样做,只是为了自我满足?你杀了王志成,可还有更多的‘王志成’会继续拒赔、继续压榨。社会的黑暗,不是杀一个人就能改变。”某个夜里,在一次突围后短暂休整的房间里,秦霜难得主动开口。

“所以我不满足,只杀了他。我想把更多事情曝光给全社会,让人们醒过来。”周启航低声道,“可能我用错了方法。但你看,至少现在,大家开始关注保险行业的问题。只是我被抓,就没机会再做更多事了。”

秦霜静默片刻,似乎在咀嚼他的话。最终,她没有回答,只是伸手关掉头顶微弱的灯光,让自己隐没在黑暗中。

正是一次又一次的逃亡与同路,两人间渐渐生出某种惺惺相惜——那并不是所谓的浪漫情愫,更像是一种理解彼此“孤独”的情结:一个人背负理想与呐喊,被社会体制视为罪犯;另一个人游走黑暗边缘,从不相信所谓的正义,却难免仍被一些东西牵动。

第三部分:险境中的成长

周启航被成功劫走后,警方的追捕开始步步升级。一边是本市副局长刘峰坚决不放弃的围捕,另一边则是地下世界里秦霜带领的小队辗转潜逃。外界舆论也因为保险黑幕的不断发酵而呈现出极端对立:有人指责周启航是“无法无天的暴力狂”,有人却把他奉为揭露黑暗的“英雄”。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所有人都慢慢意识到,这起轰动全国的案件,已不仅仅是“周启航杀人”这么简单——它引爆了社会对于保险制度缺陷的普遍质疑,也给无数家庭的伤痛找到了宣泄口。

而在逃亡之路上,周启航最初那股一腔热血,正逐渐与更广阔、更深刻的责任感相融合。他不再只是想“为沈雨报仇”,而开始思考:该如何才能真正改变这一切?又该如何让那些受害者们得到更多的关注与支持?

周启航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过上“朝不保夕”的逃亡生活。白天潜藏在破旧的出租屋或隐蔽的仓库里,夜晚才敢稍微活动;甚至连吃饭都成了奢侈,一旦警方突然搜查,他们要立刻收拾行囊转移。起初,他有些焦躁不安,毕竟从小到大,他都不曾真正受过这样的苦。

“如果你想把自己的那套少爷脾气用在这里,随时都会要命。”秦霜淡淡地对他说,言语中没有任何客套。她习惯独来独往,对于周启航的温室成长并不看好。

“我当然知道现在的处境很危险,但我不是来享福的。”周启航一边回答,一边努力让自己适应周遭环境:潮湿发霉的墙壁、杂乱的铺盖,以及那股随时可能被发现的紧张。

令他意外的是,这种苦难的经历反而在逼迫着他冷静思考。他已没有退路,也不可能像过去那般,甩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