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短篇故事 深渊来电

1

深渊来电 Bambiii 1699 2025-01-12 12:21

  

“你能找到她吗?”

午夜的电话响起,沙哑的声音问道

烧焦的照片、被抹去的记忆和未婚妻的消失...

他追寻的救赎,可能是最致命的陷阱。

我总是被雨声吵醒。

并不是因为我睡得轻,而是它像是滴在我的脑子里,一滴一滴,敲开那些我不想回忆的东西。那天晚上也一样,深冬的雨水拍打在窗玻璃上,伴随着风声和远处模糊的警笛。我从床上弹坐起来,几乎是在同一秒,手机响了。

陌生号码。凌晨两点。

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起来。对面没有开头,没有客套,只有一句低沉的问话:

“林然,你能找到她吗?”

我的头皮一阵发麻。不是因为这个问题,而是因为这声音。这是一种刻意压低的、沙哑的嗓音,就像是故意用变声器弄出来的效果。说完这句话,他挂断了。

我盯着手机屏幕发了几秒愣。号码是个虚拟的网络电话,我查不到来源。但这句话却像一道闪电,劈开了我脑海深处掩埋的记忆——失踪三年的未婚妻,苏青。一个连警方都无法给出答案的人。她在某个雨夜消失,留下我一具行尸走肉的躯壳。

而现在,居然有人问我,能不能找到她?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我没再睡着。大脑反复琢磨那通电话的可能性。是恶作剧?还是有人掌握了什么我不知道的线索?黎明时分,我收到一条消息。发件人是我们报社的主编,内容简单明了:

“林然,查一下这个自杀案。资料发你邮箱了,限时48小时交稿。”

主编从没问过我要不要查,只会用这种命令句。失踪的苏青,雨夜的匿名电话,这些未解之谜像铅一样压在我心上,可生活还要继续。毕竟我得靠每个月那点工资填饱肚子。

我打开邮箱,资料中是一名死者的照片和案件概要: 死者:李启辉,男性,32岁,普通公司职员。死因:疑似上吊自杀。发现地点:滨海小区,14号楼1203室。

很普通的案子,几乎没有报道价值。这类家庭纠纷导致的极端事件在新闻界司空见惯。唯一引人注意的,是死者家属的坚持。他们坚称李启辉不可能自杀,甚至雇佣了一名私人侦探,要求媒体介入曝光。

我嘲弄地笑了一声。这年头,什么人都能当侦探。

不过,案发地点离我的公寓不远。虽然不抱希望,但去现场看看总不会错。

滨海小区是个老旧社区,楼道里弥漫着一股湿霉味。1203室的门口拉着警戒线,门虚掩着。我说明来意后,守在门口的警察瞥了我一眼,随手放行。

一走进房间,我立刻被一股异样的气息笼罩。不是血腥味,而是那种说不出的压抑感。死者的尸体已经移走,但留下的痕迹显而易见:客厅正中央的天花板吊扇上,挂着一截粗麻绳,地板上散落着几本翻开的书。

我打开录音笔,开始自言自语记录——这是我作为记者的习惯。

“死者位置:客厅正中央。绳索痕迹明显,初步判断为上吊。但房间布置异常整洁,没有任何打斗或挣扎迹象。死者衣物在阳台晾着,垃圾桶空无一物,唯一的杂乱集中在茶几上,几本被翻阅的书……”

我的目光落在茶几上,其中一本书吸引了我的注意——封面已经被撕掉,露出一张烧焦的老照片。我拿起照片,黑白色的图像已经模糊不清,只能勉强看清几个模糊的轮廓。但翻到照片背面时,我的手突然停住了。

照片背面用笔写着几个字,字迹潦草却清晰无比:“找她。”

我站在死者的房间里,看着这几个字,心中升起一种说不出的怪异感。照片上的内容已经无法辨认,但这些字仿佛是专门写给某个人的,甚至是写给我的。可这不可能。

我重新扫视了一圈房间,试图找到更多线索。阳台的地砖缝隙中夹着一些烧焦的纸屑,似乎是有人试图焚烧什么。书架上的书大多是职场励志书,唯一显得不合群的是一本老旧的密码笔记本。

翻开第一页,里面的内容让我更摸不着头脑——这是一些手写的文字,看起来像是日记,但却没有任何时间标注。内容片段而模糊,例如:

“他来了。必须找到出口。”

“交易已定,风险很大,不能暴露身份。”

“如果她被抓了,那我……没时间了。”

这看起来更像是死者的私人记录,但我无法理解它的意义。

就在这时,手机震动了一下。一条新短信从陌生号码发来,只有一句话:

“还没找到吗?”

短信的出现,让原本凌乱的线索突然连接了起来。刚刚在死者房间找到的照片和笔记本,再加上短信内容,像是一双无形的手在背后操控我。尽管我没打算相信这些东西,但直觉告诉我,这个案子比它表面上看起来要复杂得多。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