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出房门,循着笛声来到后院。月光下,一道白衣身影立于假山之上,手中玉笛泛着莹莹光泽。
"多年不见,苏兄别来无恙。"那人转过身来,正是琅琊阁主蔺晨。
梅长苏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你怎么来了?"
蔺晨飘然落地,笑道:"听闻京城出了件有趣的案子,特来凑个热闹。"他收起玉笛,神色渐渐严肃,"那粒墨玉,可还在你手中?"
梅长苏点头:"你为此而来?"
"不止。"蔺晨从袖中取出一封信,"这是琅琊阁最新收到的密报。"他顿了顿,"赤焰军旧部,有人在北境现身。"
梅长苏瞳孔微缩,接过信笺。月光下,信上的字迹清晰可见:"北境墨玉现,故人踪迹显。小心李,莫轻信。"
"这李......"梅长苏看向蔺晨。
"正是李崇光。"蔺晨负手而立,"此人表面上是靖王提拔的新贵,实则与北境势力有染。我怀疑,王猛之死与他有关。"
梅长苏握紧信笺,指节发白:"你的意思是......"
"有人在利用赤焰军的旧案做文章。"蔺晨目光如炬,"王猛身上的令牌,那粒墨玉,都是有人刻意为之。目的就是......"
"制造恐慌,动摇朝纲。"梅长苏接道,眼中寒光乍现,"好一个一石二鸟之计。"
就在这时,一道黑影掠过墙头。飞流轻盈落地,手中握着一块染血的布条。
"苏哥哥,"少年将布条递给梅长苏,"破庙,死人。"
梅长苏展开布条,上面用血写着:"赤焰不灭,冤魂不散。"
蔺晨凑近细看,忽然皱眉:"这血迹......"
"怎么?"梅长苏问道。
"这血迹不像是人血。"蔺晨取出一枚银针,在布条上轻轻一划,"你看,银针变黑了。"
梅长苏神色一凛:"是毒?"
"而且是北境特有的'寒鸦'。"蔺晨收起银针,"这种毒无色无味,中毒者会陷入假死状态,十二个时辰后才会毒发身亡。"
梅长苏猛然抬头:"你的意思是......"
"王猛可能还没死。"蔺晨眼中精光闪烁,"或者说,有人想让所有人以为他死了。"
远处传来更鼓声,已是三更。梅长苏望向皇宫方向,眼中闪过一丝决然:"蔺晨,帮我个忙。"
"你说。"
"我要进宫一趟。"梅长苏转身看向蔺晨,"在我回来之前,帮我照看飞流。"
蔺晨挑眉:"你终于要见他了?"
梅长苏没有回答,只是取出一块玉佩。月光下,玉佩上的"靖"字清晰可见。
"十二年了啊......"蔺晨轻叹一声,"去吧,这里有我。"
梅长苏点点头,转身离去。他的身影很快消失在夜色中,只留下一地月光,如霜似雪。
蔺晨望着他离去的方向,喃喃自语:"这盘棋,终于要见分晓了。"
飞流站在一旁,似懂非懂地看着两人。夜风拂过,带来远处宫墙的钟声,悠远绵长。
第3章
夜色深沉,宫墙高耸。
梅长苏手持玉佩,在宫墙的阴影中穿行。十二年了,他再次踏上这条熟悉的路。巡逻的侍卫举着火把走过,他屏息凝神,待脚步声远去,才继续前行。
养心殿的灯火还亮着。
梅长苏站在殿外的阴影中,望着那熟悉的窗棂。十二年前,他们曾在这里彻夜长谈,谋划着如何还赤焰军一个清白。如今,物是人非,他已是九五之尊,而自己......
"既然来了,何不进来?"
熟悉的声音传来,梅长苏浑身一震。他深吸一口气,推开了殿门。
烛光下,靖王——不,如今的大梁皇帝萧景琰正坐在案前,手中握着一卷奏折。他抬起头,目光如炬:"十二年不见,苏先生风采依旧。"
梅长苏躬身行礼:"草民参见陛下。"
"免礼。"萧景琰放下奏折,"深夜造访,可是为了王猛一案?"
梅长苏抬头,对上萧景琰的目光。那双眼睛依旧清澈明亮,却多了几分帝王的威严:"陛下已经知道了?"
"李崇光已经上奏。"萧景琰起身,走到窗前,"他说此案涉及赤焰军余孽,建议彻查。"
梅长苏眉头微皱:"陛下以为如何?"
萧景琰转过身,目光灼灼:"朕以为,有人在借赤焰军之名,行不轨之事。"
梅长苏心中一动:"陛下明鉴。"
"苏先生深夜前来,想必已有线索。"萧景琰走回案前,取出一份奏折,"这是李崇光的奏折,你看看。"
梅长苏接过奏折,快速浏览。奏折中,李崇光不仅详细描述了王猛之死,还提到在破庙中发现的血书,建议彻查赤焰军余孽。
"陛下,"梅长苏合上奏折,"王猛可能未死。"
萧景琰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此话怎讲?"
梅长苏将蔺晨的分析一一道来,包括寒鸦毒的特性,以及王猛假死的可能性。
萧景琰听完,若有所思:"如此说来,有人故意制造赤焰军余孽作乱的假象?"
"正是。"梅长